本文轉自:眉山日報

協辦單位

眉山市教育和體育局

眉山市婦女聯合會

眉山市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特別鳴謝

眉山市精神衛生中心

東坡區圖書館金龍分館

有讀者留言,說因爲不懂得如何拒絕,對別人幾乎有求必應,不僅自己很累,有時還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本期《守護成長 丫丫有話說》邀請眉山市精神衛生中心主治醫師廖麗君,一起聊聊,如何學會拒絕別人?

問題一

爲什麼有的人不善於拒絕別人?

【廖麗君】人際交往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拒絕別人則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少人覺得自己不懂得拒絕別人的請求或要求,這是爲什麼呢?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探討。

一個人的成長環境、教育背景和家庭教育方式等可能影響一個人是否善於拒絕。比如,有的人從小生活在家長的絕對權威之下,對父母言聽計從,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和主見;有的人小時候害怕因爲拒絕父母而得罪了父母,所以一直都是盡力討好、從不拒絕;還有的人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就是要樂於助人,這樣纔能有好人緣……長此以往,他們習慣了贊同別人的意見,不懂得拒絕別人。長大後,也是繼續討好別人,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認可,對別人有求必應,從不會拒絕。哪怕有那麼一兩次硬着頭皮拒絕別人了,心裏也覺得很過意不去,等下一次別人有要求的時候又不會拒絕了。

有的人性格敏感,覺得拒絕別人,是對別人的一種冒犯,不想讓別人失望,甚至覺得沒有自己的幫助,別人就無法解決困難;有的人出於對人際關係的擔憂,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不友善,害怕自己的拒絕導致和別人的關係破裂、被孤立等;還有一些人因爲自卑、懦弱的性格特點,擔心拒絕會得罪人,哪怕心裏很不願意,哪怕對方是無理的要求,他們也不會提任何意見,無力拒絕。

在不同的社會文化中,對“拒絕”的態度和行爲存在差異。有些企業文化、工作環境更強調合作與和諧,這可能導致人們更不願意拒絕別人。他們會認爲,拒絕他人會讓自己顯得十分不合羣,不善於團隊合作。同時,他們生怕自己因爲拒絕了一些人的請求,就會遭受到來自團隊中其他成員的排斥而受到孤立,因此不願意拒絕以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此外,社會壓力和羣體期望也可能對一個人的拒絕能力產生影響。如果一個人身處在一個對拒絕持負面態度的社會環境中,他可能會覺得拒絕別人是不被接受的行爲,從而不願意拒絕。

問題二

做不拒絕別人的“老好人”就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嗎?

【廖麗君】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們爲人和善,面對別人提出的請求幾乎都會同意,事後又抱怨。其實他們心裏是不情願的,但拒絕的話又怕影響人際關係。很多人都以爲做個不拒絕別人請求的人,就能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事實並非如此。

不懂得拒絕的人通常會被人看作是“老好人”,這種“不拒絕”的行爲可能會讓人認爲他們性格軟弱,沒有原則,自然不被尊重。因爲不懂得拒絕他人要求的人,很多時候並不是出自真心和友誼而幫助別人的,只是因爲他們不懂得說不而已,他們不分對象、不分事件地幫助別人,自然也無法獲得他人的友誼。相反,人們會尊重那些能夠堅持自己的“真性情”的人,從而產生真正的喜愛。雖然拒絕可能會引起衝突,但衝突過後,可能會建立真正的友誼。

長期無條件地滿足他人的要求,可能會導致受助者缺乏感恩之心。可能人們在初次向不懂拒絕的人求助之時,一般都會心懷感恩。但時間一長,他們心中的感恩情愫便會減少,甚至是消失。他們可能會認爲別人的幫助是廉價的,不需要感恩。長期對別人有求必應,會讓互動雙方陷入一段依賴共生的關係。求助的人依賴於不拒絕的人,把一切當做是理所應當;不拒絕者長期壓抑自己的需求,導致內心充滿疲憊、不滿,充滿抱怨。有的人不善於拒絕別人的要求,可能會採取消極抵抗,比如在執行任務時故意做得不夠好等,這些對人際關係都是不利的。

因此,爲了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學會合理拒絕別人的要求是很重要的。這並不意味着要拒絕所有人的所有要求,而是在尊重自己和他人利益的基礎上,在不傷害他人感情、也保護自己權益的同時,建立更加健康和平等的人際關係。

問題三

如何“拒絕”別人不傷感情也不失禮?

【廖麗君】我們難免會遇到別人向自己提出要求或尋求幫助的情況,當我們認爲對方的要求不合理或自己做不到,該如何巧妙而又有禮貌地拒絕別人呢?可以試試這些方法:

不要總是立刻回答對方的請求,而要選擇合適的時機。有時候,可能需要時間來考慮是否能接受請求,可以向對方委婉地表示需要時間考慮,並承諾稍後給出答覆。這樣,可以讓自己有更充分的思考時間。聽取對方的請求和想法後,思考自己目前最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以及答應了對方請求之後需要付出和犧牲的東西,考慮自己是否拒絕。不過,回應的時間也不宜拖得過久,因爲遲遲不給答覆才更有可能導致人們最害怕的那些負面結果出現,比如傷害對方感情。

採用委婉的方式,堅決但友好地拒絕。如果你已經決定拒絕,要堅定但禮貌地表達。對方有可能三番五次地提出請求,而你需要做好準備反覆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求。在你和對方說明拒絕的原因時,儘量避免過於冗長的藉口、頻頻道歉等。因爲這些藉口有可能讓對方找到更多可以說服你的點,也讓對方感覺可能你還在考慮他們的請求,只要多費些脣舌便可能說動你,甚至給對方一種“你不幫我就是你的錯”“幫我是你應盡的義務”等錯覺。即使你無法滿足對方的要求,也要避免直接和生硬的語言。可以嘗試用“我理解你的需求,但我也有一些自己的困擾”,或者用幽默的語氣說出拒絕,既能讓對方在你的玩笑中察覺你的態度,也能化解尷尬,讓對方更容易接受。

解釋原因,提供替代方案。在對別人的請求表達拒絕時,給出合理的解釋可以幫助對方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立場。不管是時間衝突、能力不足等客觀解釋,還是個人喜好、價值觀等主觀理由,都能讓對方明白你的決定是出於對自己和他人的考慮,而不是無故拒絕。當然,拒絕並不一定意味着對方的需求完全無法得到滿足。有時候,我們可以幫助對方找到其他途徑或者推薦其他人來滿足他們的需求。比如,告訴他們“這件事我確實無法幫你,但你可以嘗試找專業人士,他們更有經驗。”如果可能,我們可以提供一個或幾個替代方案,既能夠表現出我們的關心和善意,同時也讓對方感到受到了幫助。

結語

拒絕不是冷漠,而是對自己的尊重,對他人的誠實。希望本期內容能讓大家學會拒絕,懂得說“不”,不再消耗自己。

如果你在家庭教育、親子關係、權益保護等方面有什麼問題,歡迎在線留言,《守護成長 丫丫有話說》將爲你解答。

眉山日報全媒體記者 餘毅 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