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对航空航天专用机床进行调试。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希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 通讯员单维亮

国产大飞机C919订单不断放量、民营火箭产业“一飞冲天”……随着“空天产业”扶摇直上,我市一批高端制造企业蓄势跟“飞”。今年以来,江宁滨江开发区的南京宁庆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庆机床)满负荷运转,一台台航空航天专用机床刚一下线,就第一时间发往全国各大主机厂以及配套厂,成为C919大飞机机翼、火箭外壳等的生产“利器”。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素有“工业母机”之称,它的工艺水平高低决定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速度。5月初,记者走进宁庆机床的总装车间,各色机床整齐列队,其中,两台龙门机床是最惹人注目的“大块头”,其导轨座长达20米,工人们正在对其进行出厂检测。这是一款航空航天专用大型设备,名叫“横梁移动式数控龙门机床”,这些年参与了C919、运载火箭等重点项目的制造,在大飞机机翼加工装备市场占有率超50%,是细分赛道异军突起的“黑马”和“冠军”。

公司董事笪宇航告诉记者:“根据公开报道,截至目前,C919已经接到1000多架的订单,ARJ21客机也订单不断,按照一架飞机有几十万个零部件来计算,这给航空航天专用机床产业带来极大机遇。今年以来,公司订单量大幅增长,70%集中在航空航天领域。”

能稳稳接住“空天产业”迅猛增长的订单,源自宁庆机床产业升级的远见。在该公司会议室的桌上,放着一个特殊的金属烟灰缸,上面刻着一把钳子。笪宇航介绍:“这是公司1989年起家时,研发的第一款机床生产出的产品。经过三十多年的技术迭代,如今我们的机床产品线不断丰富、向着专精特新方向升级。”

据悉,在过去很长时间,航空航天机床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占据。宁庆机床苦心钻研,打破国际垄断,一举研发出横梁移动式高速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双摆头五轴联动数控龙门加工中心等拳头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件加工。

面对动辄几十米高的火箭外壳、飞机机翼,工程师们遇到了很多“第一次”和“没想到”,制作一个大型零部件,很可能要把10吨重的金属毛坯切削成850公斤的成品。第一刀从哪里下手?大量的金属废屑怎么排?“老把式”们遇到了一个个新问题。和半导体产业一样,机床也是个“光靠钱砸不出来”的产业,需要一点点积累经验、不断迭代。光是横梁移动式数控龙门加工机床这一款产品,过去四年就进行了三次迭代。

艰苦的研发,换来了市场上的“遥遥领先”,目前,宁庆机床已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笪宇航说:“未来,我们将以新质生产力为突破口,在江宁滨江开发区深耕,解决更多航空航天领域‘卡脖子’难题,在高端智能制造装备上不断寻求突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