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寧慶數控機牀製造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對航空航天專用機牀進行調試。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張希 攝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張希 通訊員單維亮

國產大飛機C919訂單不斷放量、民營火箭產業“一飛沖天”……隨着“空天產業”扶搖直上,我市一批高端製造企業蓄勢跟“飛”。今年以來,江寧濱江開發區的南京寧慶數控機牀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慶機牀)滿負荷運轉,一臺臺航空航天專用機牀剛一下線,就第一時間發往全國各大主機廠以及配套廠,成爲C919大飛機機翼、火箭外殼等的生產“利器”。

機牀是“製造機器的機器”,素有“工業母機”之稱,它的工藝水平高低決定着中國裝備製造業的發展速度。5月初,記者走進寧慶機牀的總裝車間,各色機牀整齊列隊,其中,兩臺龍門機牀是最惹人注目的“大塊頭”,其導軌座長達20米,工人們正在對其進行出廠檢測。這是一款航空航天專用大型設備,名叫“橫樑移動式數控龍門機牀”,這些年參與了C919、運載火箭等重點項目的製造,在大飛機機翼加工裝備市場佔有率超50%,是細分賽道異軍突起的“黑馬”和“冠軍”。

公司董事笪宇航告訴記者:“根據公開報道,截至目前,C919已經接到1000多架的訂單,ARJ21客機也訂單不斷,按照一架飛機有幾十萬個零部件來計算,這給航空航天專用機牀產業帶來極大機遇。今年以來,公司訂單量大幅增長,70%集中在航空航天領域。”

能穩穩接住“空天產業”迅猛增長的訂單,源自寧慶機牀產業升級的遠見。在該公司會議室的桌上,放着一個特殊的金屬菸灰缸,上面刻着一把鉗子。笪宇航介紹:“這是公司1989年起家時,研發的第一款機牀生產出的產品。經過三十多年的技術迭代,如今我們的機牀產品線不斷豐富、向着專精特新方向升級。”

據悉,在過去很長時間,航空航天機牀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佔據。寧慶機牀苦心鑽研,打破國際壟斷,一舉研發出橫樑移動式高速數控龍門加工中心、雙擺頭五軸聯動數控龍門加工中心等拳頭產品,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結構件加工。

面對動輒幾十米高的火箭外殼、飛機機翼,工程師們遇到了很多“第一次”和“沒想到”,製作一個大型零部件,很可能要把10噸重的金屬毛坯切削成850公斤的成品。第一刀從哪裏下手?大量的金屬廢屑怎麼排?“老把式”們遇到了一個個新問題。和半導體產業一樣,機牀也是個“光靠錢砸不出來”的產業,需要一點點積累經驗、不斷迭代。光是橫樑移動式數控龍門加工機牀這一款產品,過去四年就進行了三次迭代。

艱苦的研發,換來了市場上的“遙遙領先”,目前,寧慶機牀已成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笪宇航說:“未來,我們將以新質生產力爲突破口,在江寧濱江開發區深耕,解決更多航空航天領域‘卡脖子’難題,在高端智能製造裝備上不斷尋求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