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中國重裝之都”德陽的國機重裝,從成立之初就肩負着國之重器的責任和使命。“打造世界一流重裝企業,護航國家制造業安全,這是國機重裝的使命和目標。”國機重裝董事長韓曉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作爲高端重型裝備研製企業,國機重裝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堅持基礎研究和正向研發,這與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徵高度契合。公司將在強化自身硬實力的同時,推動公司價值與市值均衡發展,爲投資者創造更好的回報。”

創造400餘項“中國第一”

走進國機重裝,就像走進我國重型機械行業的發展史,這裏依舊留存着60多年前的廠房和設備,見證了公司的篳路藍縷和砥礪奮進。

國機重裝是以中國第二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二重”)核心製造主業爲平臺,整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高端重型裝備板塊優質資源,組建的集科工貿於一體國家高端重型裝備旗艦。中國二重1958年在四川德陽成立。60多年時間,國機重裝堅持把關鍵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承擔了數百項國家重大工程,解決了一系列國家“有與沒有”“受制於人”的難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而創新是國機重裝的先天基因。60多年來,國機重裝成功研製諸多首件、首套、首批重大技術裝備,創造了400餘項“中國第一”,授權專利2000餘件。

韓曉軍告訴記者:“國機重裝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特別是近幾年,公司加強科研創新體系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戰新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佈局、傳統產業升級;堅持用好高能級創新平臺,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催生新產業、培育新模式、形成新動能。這與新質生產力內涵特徵高度契合,與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規律一脈相承,是國機重裝在培育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國機重裝率先攻克了百萬千瓦級核電、水電、火電和重型燃機大型鑄鍛件極限製造核心技術,有力支撐了“國和一號”“華龍一號”核電機組,白鶴灘、烏東德水電機組,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和重型燃氣輪機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成功研製航空萬噸級鋁合金板張力拉伸裝備;成功研製國內首個“一鍵式”智慧鍊鋼、“手撕鋼”二十輥軋機,全球首臺兼容方圓板多功能連鑄機。一批重大技術裝備的成功研製,填補了國內空白,引領行業發展方向。

加強重大科技攻關,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培育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國機重裝接下來的重點工作。“未來,國機重裝將持續優化創新機制,不斷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加快推進重型裝備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推動人才鏈、創新鏈相融相促,數字智能和傳統制造業深度融合,實現產業向新、生產力煥新。”韓曉軍說。

ESG融入經營管理

隨着全球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ESG已成爲衡量企業綜合表現的重要指標。

韓曉軍表示:“開展ESG體系構建、管理和編制ESG報告,是國資委對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發展質量的重要要求,是公司《提高公司發展質量工作方案》的重要工作部署,也是公司對外形象展示的重要體現。”

2023年初,國機重裝啓動ESG指標體系建設,成立ESG工作組,明確ESG管理架構,持續推進公司ESG體系建設,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今年4月,公司首次發佈2023年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報告。該報告全面彰顯公司致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企業發展同股東回報、員工幸福緊緊聯結在一起,推動實現基業長青、共享共贏的實績實效,提升了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影響力,樹立了良好企業形象。

國機重裝已將ESG核心理念與標準融入企業管理工作中,將社會責任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追求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公司十分關注利益相關方的期望和訴求,努力拓展和豐富利益相關方溝通渠道和參與方式,持續提高企業運營透明度,把利益相關方的訴求納入運營和決策過程,持續推動ESG管理水平提升。”韓曉軍表示。

新“國九條”提出,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指引,研究將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納入企業內外部考覈評價體系。作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國機重裝始終注重市值管理和投資者回報工作,以提升經營業績和公司內在價值作爲市值管理的根本,堅持聚焦主業發展。

2023年,國機重裝實現營收112.58億元,同比增長16.60%,創下歷史新高;2024年一季度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爲28.71億元和1.09億元,雙雙刷新紀錄。

“一方面,我們在主營業務上下功夫,持續提升內在價值;另一方面,通過回購股份維護股東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加強與投資者溝通交流,傳遞公司投資價值,增強投資者信心。”韓曉軍表示。

核能領域取得突破

2023年,我國核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爲7661小時,核電發電量4334億千瓦時,位居全球第二。我國核能科技創新不斷邁上新臺階,其中國機重裝功不可沒。

國機重裝所屬二重裝備成功研製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汽缸,這是我國在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汽缸極限製造領域新的里程碑。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汽缸是核電常規島汽輪機組的關鍵承載部件,是將熱能轉化爲機械能的核心載體。

韓曉軍稱,公司百萬千瓦級核電機組汽缸不僅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更實現了從“1”到“100”批量製造的跨越。

國機重裝依託高端大型鑄鍛件領域深厚技術積澱和全產業鏈極限製造優勢,突破核電汽缸高強度高塑韌材料性能均勻化保障、鑄件內部質量控制、超大尺寸精準控制等關鍵核心技術,掌握了成套關鍵研製技術,率先在國內自主研製成功1000MW-1750MW等級特大型核電高中壓外缸、中壓排汽外缸、高壓外缸和內缸等系列產品,標誌着我國完全掌握了百萬千瓦核電機組汽缸批量製造技術,大大提升了產業鏈的安全自主可控能力,體現了我國在高端製造業和科技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顯著進步。

目前,國機重裝在覈能裝備大型鑄鍛件領域已形成成套、批量研製供貨能力,實現核電站核島、常規島高端鑄鍛件全覆蓋,總體制造技術處於國際先進、國內領先水平,爲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2023年,國機重裝簽訂、執行完成多套主管道項目合同和多個核電鑄鍛件合同,核電產品合同簽約額創歷史最高水平。韓曉軍表示:“近年來,核電產業政策保持穩定,行業呈現向好趨勢。隨着技術創新和迭代發展,小型堆應用場景、核能多元化運用將得到更大程度推廣,這對公司是重大機遇。”

提到未來發展規劃,韓曉軍告訴記者:“國機重裝將堅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佈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保障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積極擔當新型工業化建設的主力軍。”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