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州日報

3月齡的軒軒出生後混合餵養,小臉和身上常出現一片片皮疹,捂熱時明顯,最近排便次數增多,伴血絲和黏液,在其他醫院就診後醫囑口服頭孢菌素、益生菌、思密達,皮疹非但不見好轉,似乎更嚴重了。軒軒媽媽帶他到揚州市兒童醫院“兒科過敏專科門診”檢查後,初步診斷爲“牛奶蛋白過敏”。

牛奶過敏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過敏性疾病。揚州市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陳震方介紹,牛奶過敏在嬰幼兒,主要表現爲皮膚症狀:紅斑、溼疹、風團;消化道症狀:嘔吐、黏液稀便、血便、腸絞痛、胃食管反流;呼吸道症狀:咳嗽、喘息、噴嚏、流涕;全身症狀:哭吵煩躁、倦怠無力、體重增長不理想。

需重視的是,對嚴重過敏患兒而言,營養豐富的牛奶好比砒霜,可危及生命。另外,牛奶過敏患兒常伴發其他過敏性疾病——如溼疹、特應性皮炎、蕁麻疹、過敏性鼻炎、哮喘、運動誘發的嚴重過敏反應等。因此,早發現,早治療,積極干預很重要。

陳震方建議,當懷疑寶寶牛奶蛋白過敏時,可以做牛奶迴避+口服激發試驗、皮膚點刺試驗和血清特異性IgE抗體測定。食物迴避是目前唯一且有效的方法。母乳餵養寶寶輕度牛奶蛋白過敏,可繼續母乳餵養,乳母迴避牛奶及牛奶製品至少2—4周,待症狀明顯改善後,乳母可逐漸添加牛奶,若症狀不再出現,可恢復正常飲食。嚴重的牛奶蛋白過敏或母親飲食控制無效時,應直接選用無敏/低敏配方奶粉替代母乳。

人工餵養的寶寶,應予無敏/低敏配方奶替代普通奶粉,至少6個月或至9—12月齡,嚴重速髮型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持續迴避至12—18個月。

醫生提醒,牛奶蛋白過敏臨牀表現複雜,缺乏特異性,若懷疑寶寶有牛奶蛋白過敏表現要及時就診,儘早干預。 通訊員 劉海霞 記者 王詩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