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打造高质量发展“智力引擎”

芦溪县“政校企”合力推进产学研融合

芦溪讯(易伟刚 刘艳红)近期,铭智股份与中南大学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芦溪县首批由高校科研人员任职的“科技副总”接过聘书,正式“披挂上任”。据悉,铭智股份与中南大学结成“创新搭子”,在芦溪并非个例,目前已有高强电瓷、百新电瓷等20家企业拥有自己的技术研发团队,并与清华大学、海南大学等3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达成校企合作,推动企业向“高精尖”迈进。

构建招引“新”平台

芦溪县强化产学研用对接,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30余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及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邀请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科研成果与全县产业发展方向契合的高层次专家人才,举办线下座谈、项目路演、科技成果对接等活动。2023年成功举办了中国电瓷电气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和中国电瓷电气产业人才论坛,连续12年开展江西省“振兴杯”电瓷制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吸引全省210名技能人才同台竞技。

该县创建国家电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9个国家级平台载体,成立中部地区首家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申请发明专利7项,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项目4个。搭建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国家电瓷电气检验检测中心等5个高能级科研平台。依托“五大平台”,引进行业特聘专家、电瓷行业标委会委员、教授级高工62名。

该县深化政校企协同创新,中南大学与萍乡强盛电瓷制造、湖南大学与新龙电瓷电器制造开展产学研合作;坚持开展跨区域人才合作,推进泉新电气与南昌大学、大富乳业与南昌大学、博鑫精陶与湖南科技大学等10项校企合作。萍乡市电瓷电气技工学校与企业建立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培育认定17家产教融合型企业。

抢占发展“智”高点

由企业“出题”、专家“解题”,芦溪县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其中以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阎法强为首的创新团队,研发生产出110万伏棒形绝缘子,推动芦溪电瓷从中低端向高端迈进,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旭昌带领中材电瓷在芦溪从“零”起步,研发的特高压支柱瓷绝缘子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国建材协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该县实施“电瓷英才”计划,按照企业推荐、院校培养、财政保障的原则,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电瓷产业技能人才200余名,博鑫精陶等10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科技成果“550KN大规格增韧轻质瓷绝缘子核心技术与应用”荣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强电瓷被认定为江西省专业化小巨人企业。

该县积极融入湘赣边区域人才合作,推动强盛电瓷、泉新电气等3家科技型企业入驻“萍乡(长沙)飞地”,推动湖南大学与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共建大学生实习教育基地。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与华北电力大学、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签约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合作项目,推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科技人才项目合作协议40余份。

(下转第4版)(上接第1版)

落实留才“金”保障

芦溪县围绕“2+1+1”工业产业体系发展同步谋划,连续出台《芦溪县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芦溪县五年人才发展规划(2022-2026年)》等政策文件,同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研究制定“产业集群发展32条”等人才政策,落实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搭建招才引智工作站3家,设立5亿元电瓷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基金,为人才在芦溪创新创业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

该县建成全省首个县级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先后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团队4个。围绕以才引产,引进了百亿项目中材锂膜等高层次人才企业10家,引进国家级人才2名,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34名。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人才28人,副高以上职称人才1009人,专业技术人才5767人。

一项项政策围着“人才”转、服务“人才”用。该县投资2.43亿元,建设全市首家235套酒店式公寓,建立511人的芦溪籍在外人才库和1910人的芦溪县人才库,实施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向高层次人才发放“濂溪英才绿卡”。为135位高层次人才、52位来芦溪求职的青年人才提供安居服务。成立“一站式”人才服务中心,帮助各类人才解决创新创业、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会保险等问题180余件,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贷款1.29亿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