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萍鄉日報

打造高質量發展“智力引擎”

蘆溪縣“政校企”合力推進產學研融合

蘆溪訊(易偉剛 劉豔紅)近期,銘智股份與中南大學舉行校企合作簽約儀式,蘆溪縣首批由高校科研人員任職的“科技副總”接過聘書,正式“披掛上任”。據悉,銘智股份與中南大學結成“創新搭子”,在蘆溪並非個例,目前已有高強電瓷、百新電瓷等20家企業擁有自己的技術研發團隊,並與清華大學、海南大學等30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校企合作,推動企業向“高精尖”邁進。

構建招引“新”平臺

蘆溪縣強化產學研用對接,與中國產學研合作促進會新材料專業委員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30餘家省級以上研發機構及高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邀請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科研成果與全縣產業發展方向契合的高層次專家人才,舉辦線下座談、項目路演、科技成果對接等活動。2023年成功舉辦了中國電瓷電氣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和中國電瓷電氣產業人才論壇,連續12年開展江西省“振興杯”電瓷製造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吸引全省210名技能人才同臺競技。

該縣創建國家電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9個國家級平臺載體,成立中部地區首家高壓電瓷電氣研究院,申請發明專利7項,承擔國家級、省級、市級項目4個。搭建蘆溪高壓電瓷電氣研究院、國家電瓷電氣檢驗檢測中心等5個高能級科研平臺。依託“五大平臺”,引進行業特聘專家、電瓷行業標委會委員、教授級高工62名。

該縣深化政校企協同創新,中南大學與萍鄉強盛電瓷製造、湖南大學與新龍電瓷電器製造開展產學研合作;堅持開展跨區域人才合作,推進泉新電氣與南昌大學、大富乳業與南昌大學、博鑫精陶與湖南科技大學等10項校企合作。萍鄉市電瓷電氣技工學校與企業建立產教融合戰略聯盟,培育認定17家產教融合型企業。

搶佔發展“智”高點

由企業“出題”、專家“解題”,蘆溪縣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其中以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閻法強爲首的創新團隊,研發生產出110萬伏棒形絕緣子,推動蘆溪電瓷從中低端向高端邁進,達到全球領先水平。中材江西電瓷電氣有限公司正高級工程師張旭昌帶領中材電瓷在蘆溪從“零”起步,研發的特高壓支柱瓷絕緣子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和中國建材協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該縣實施“電瓷英才”計劃,按照企業推薦、院校培養、財政保障的原則,與湖南大學、中南大學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電瓷產業技能人才200餘名,博鑫精陶等10家企業被認定爲市級產教融合型企業。科技成果“550KN大規格增韌輕質瓷絕緣子核心技術與應用”榮獲江西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高強電瓷被認定爲江西省專業化小巨人企業。

該縣積極融入湘贛邊區域人才合作,推動強盛電瓷、泉新電氣等3家科技型企業入駐“萍鄉(長沙)飛地”,推動湖南大學與蘆溪高壓電瓷電氣研究院共建大學生實習教育基地。蘆溪高壓電瓷電氣研究院與華北電力大學、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簽約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合作項目,推進企業與高校和科研院所簽訂科技人才項目合作協議40餘份。

(下轉第4版)(上接第1版)

落實留才“金”保障

蘆溪縣圍繞“2+1+1”工業產業體系發展同步謀劃,連續出臺《蘆溪縣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試行)》《蘆溪縣五年人才發展規劃(2022-2026年)》等政策文件,同步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研究制定“產業集羣發展32條”等人才政策,落實黨委聯繫專家人才制度,搭建招才引智工作站3家,設立5億元電瓷產業集羣發展引導基金,爲人才在蘆溪創新創業提供“真金白銀”的保障。

該縣建成全省首個縣級高層次人才產業園,先後柔性引進“兩院”院士團隊4個。圍繞以才引產,引進了百億項目中材鋰膜等高層次人才企業10家,引進國家級人才2名,引進碩士以上高層次人才34名。目前,全縣共有國家級人才28人,副高以上職稱人才1009人,專業技術人才5767人。

一項項政策圍着“人才”轉、服務“人才”用。該縣投資2.43億元,建設全市首家235套酒店式公寓,建立511人的蘆溪籍在外人才庫和1910人的蘆溪縣人才庫,實施人才服務“一卡通”制度,向高層次人才發放“濂溪英才綠卡”。爲135位高層次人才、52位來蘆溪求職的青年人才提供安居服務。成立“一站式”人才服務中心,幫助各類人才解決創新創業、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社會保險等問題180餘件,爲各類人才提供創業貸款1.29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