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 黃聰

作爲我國特大型建築央企,中國中冶在國內工程、冶金遭遇天花板時,加大開拓海外市場。

5月13日晚間,中國中冶(601618.SH、01618.HK)發佈新籤合同情況簡報顯示,公司前4月新籤合同額人民幣4108.9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2.5%,其中新籤海外合同額人民幣20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1.2%。

中國中冶表示,公司的目標是海外業務規模要超過500億元,下一步公司要更好地優化海外業務,目前公司各子企業也在加大海外佈局。

儘管業績有所波動,但中國中冶在研發上的投入在持續增長,2021年至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持續增長,三年累計達543.64億元,在A股中名列前茅。

研發投入持續增長

作爲隸屬於中國五礦的特大型建築央企,中國中冶在2023年前業績連續雙增,2014年到2022年,公司營業收入由2158億元增至5927億元,淨利潤由39.65億元增至102.8億元。

不過,2023年,中國中冶營業收入達6339億元,同比增加6.95%;淨利潤達86.7億元,同比減少15.63%。

中國中冶將利潤下降原因歸於受民營房企拖累影響。

具體來看,中國中冶2023年工程承包業務營業收入爲5854.82億元,同比增長9.33%;資源開發業務營業收入爲68.16億元,同比下降23.12%;特色板塊業務營業收入爲319.80億元,同比增長0.16%;綜合地產業務營業收入爲165.19億元,同比下降27.31%;其他業務營業收入爲9.05億元,同比下降58.32%。

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1萬億元,較2022年下降9.6%。

從市場結構來看,中國中冶境內業務佔比大,境外業務營收增長較快。公司2023年境內業務、境外業務實現營收6075.18億元、263.52億元,同比增加6.65%、14.48%,佔比95.84%、4.16%,毛利率分別爲9.24%、20.06%。

儘管業績有所波動,但中國中冶在研發上的投入在持續增長。

2021年至2023年,中國中冶研發費用分別爲159.01億元、187.33億元和197.3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17.81%和5.33%,三年累計達543.64億元,在A股中名列前茅。

力爭海外業務規模超500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中冶在海外市場開拓中,不斷創下新的紀錄。

2023年,中國中冶實現新籤合同額1.42萬億元,同比增長6.04%,其中新籤海外合同額633.84億元,同比增長43.72%,創歷史新高。

同時,中國中冶積極搶抓全球鋼鐵轉型窗口期,加大“走出去”步伐,市場開拓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簽約孟加拉國安瓦爾綜合鋼廠有限公司160萬噸聯合鋼廠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爲南亞地區標杆性鋼鐵綠地項目;成功簽約印尼MMP高冰冶煉EPC項目,進一步夯實了公司在全球紅土鎳礦冶煉領域的行業領先地位。

進入2024年,中國中冶依舊在海外市場“披荊斬棘”。

5月13日晚間,中國中冶發佈新籤合同情況簡報顯示,公司前4月新籤合同額人民幣4108.9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2.5%,其中新籤海外合同額人民幣209.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1.2%。

其中,中國中冶新籤“俄羅斯蘇洛亞姆釩鈦磁鐵礦及冶金綜合體項目”合同金額達108億元。

中國中冶介紹,根據規劃,到“十五五”末,即2030年底,中冶集團海外業務要按照三步走發展目標加快發展步伐。具體來看,第一步,利用三年時間,到“十四五”末即2025年底,海外業務規模在集團整體佔比達到5%,海外規模進一步擴大;第二步,到2027年底,實現海外業務規模佔比達到8%,使海外業務規模與集團在建築央企的地位基本匹配;第三步,到2030年,實現海外業務規模佔比達到12%,集團的海外業務規模與頭部央企拉近。

“公司的目標是海外業務規模要超過500億元,下一步公司要更好地優化海外業務,目前公司各子企業也在加大海外佈局。對海外業務和國際化佈局,中國中冶只會加大,不會縮小。”中國中冶方面表示。

中國中冶執行董事、總裁張孟星表示,目前,中國中冶工程板塊佔整個業務收入的95%,公司具備全產業鏈優勢以及核心技術優勢,未來還會繼續擴大這方面的優勢。目前中國鋼鐵產能年產10億噸左右,冶金在規模上的發展基本已經達到天花板,固定資產投資會逐年下降,所以要開拓海外市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