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江商報

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大手筆轉讓5.5%股權,廣東明珠(600382.SH)的大股東試圖藉此解壓。

近期,廣東明珠披露,公司控股股東深圳市金信安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將所持公司5.5%的股權轉讓。此舉,是爲了滿足自身資金需求。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此前,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通過二級市場減持,已經套現2.4億元左右。而今年一季報顯示,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所持廣東明珠的股權質押率仍然達到79%左右。

廣東明珠自身的經營壓力較大。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同比下降27%左右;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淨利潤”)爲1.54億元,同比下降近50%。2022年,廣東明珠營收淨利也是雙降。

市場需求減少,經營成本上升,是廣東明珠經營業績接連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市場在緩慢復甦,廣東明珠能順利突圍嗎?

大股東質押率接近80%

廣東明珠的大股東財務壓力較大,試圖藉助轉讓股權變現解壓。

根據廣東明珠5月7日公告,今年4月29日,公司控股股東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興寧市衆益福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衆益福投資”)與受讓方深圳前海明橋私募證券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代表明橋穩健優選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明橋穩健優選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深圳金信安、衆益福投資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嚮明橋穩健優選2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轉讓其所持有的公司共4230.63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5%。

本次交易完成後,深圳金信安持有公司約1.4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18.74%;衆益福投資持有公司約4021.96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23%;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衆益福投資、興寧市金順安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順安投資”)合計持有公司約2.71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35.27%。因此,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本次股權轉讓價格爲4.24元/股,與市價相當,轉讓總價款約爲1.79億元。

廣東明珠公告稱,控股股東方面協議轉讓股份,是爲了滿足自身資金需求。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爲了滿足自身資金需求,廣東明珠的大股東方面曾多次減持套現。

2022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公司控股股東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金順安投資、衆益福投資共計減持了79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當年12月5日至9日,深圳金信安、金順安投資、衆益福投資減持了96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22%。當年12月13日至26日,金順安投資減持了829.9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5%。2022年12月27日至今年1月9日,深圳金信安、金順安投資減持了878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11%。今年1月11日至2月7日,深圳金信安、金順安投資、衆益福投資減持了800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01%。今年2月10日至3月6日,三者又合計減持了764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0.97%。今年3月14日、15日,衆益福投資減持186萬股,3月16日、17日、20日,深圳金信安減持362萬股。

上述密集減持均採取大宗交易方式進行,合計減持了5570.90萬股,長江商報記者粗略估算,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套現約2.40億元。

即便已經套現了2.4億元,但深圳金信安的財務壓力依舊較大。根據今年一季報,深圳金信安及其一致行動人金順安投資、衆益福投資分別持有廣東明珠約1.80億股、8696.84萬股、4646.96萬股,質押約1.44億股、6872萬股、3700萬股,質押率分別爲79.80%、79.02%、79.62%,整體質押率接近80%。

首季營收淨利再雙降

大股東套現了2.4億元仍然有資金壓力,還要繼續套現,而廣東明珠自身存在明顯經營壓力。

根據年報,2023年,廣東明珠實現營業收入6.82億元,同比下降27.04%;淨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分別爲1.54億元、1.53億元,同比下降47.85%、41.02%。

其中,第四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爲1.90億元,同比下降21.38%;淨利潤爲-0.54億元,同比下降298.78%。

不只是2023年營收淨利雙降,2022年,也是雙降。2022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9.35億元、2.96億元,同比下降46.35%、68.07%,淨利潤的降幅較大。

今年一季度,營收淨利雙降趨勢延續,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1.18億元、0.34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1.00%、55.91%。

廣東明珠主要從事鐵礦採選、鐵精粉生產銷售等,2023年,公司採礦業收入爲6.80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爲99.67%。

公司表示,2023年,受房地產建築業需求下滑明顯、基建項目開工減少、明珠礦業現有設計範圍內的鐵礦石儲量減少、採礦和選礦的難度加大等因素影響,公司鐵精粉的產銷量同比下降和生產成本上升,此外,明珠礦業開採鐵礦產生的石料資源在2023年7月4日摘牌完成交易前連平縣自然資源侷限制砂石對外銷售等多重因素影響,明珠礦業砂石的產銷量及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生產成本上升,導致當年業績下降。

針對今年一季度業績下降,公司解釋稱,營業收入下降主要是明珠礦業的鐵精粉銷量同比減少35.07%,淨利潤下降的原因爲,明珠礦業的鐵精粉產銷量同比減少和平均每噸生產成本同比上升以及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同比增加。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損失爲721.21萬元。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近幾年,廣東明珠的主業盈利能力呈降低趨勢。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扣非淨利潤分別爲3.53億元、1.64億元、2.60億元。2023年的扣非淨利潤尚不及2017年的水平,2017年,公司扣非淨利潤爲2.37億元。

面對不利的經營現狀,廣東明珠該如何突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