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4月社融數據出爐,市場上的討論比較多。

1-4月,社融新增12.73萬億,人民幣貸款增加10.19萬億;4月末,社融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3%,M2同比增長7.2%。

4月社融減少1987 億元,同比少增1.4萬億,這是2005年後首次單月負增,也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次低點。

社融數據的全稱是社會融資規模數據,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非金融企業和個人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總額。

通常來說,社融數據與經濟增長正相關,反映了金融體系對經濟的供給能力。因此4月社融數據的表現,不免引起了一些投資者的議論和恐慌。

社融數據披露後,本週的前兩個交易日,市場的表現還算比較平穩,也一定程度上平息了關於“社融負增會不會大跌”的議論,看來是“問題不大”。

若仔細分析,社融數據負增,背後的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

比如說,M1作爲表徵活期存款的數據走弱,受到金融數據“擠水分”影響。

近期銀行規範了資金空轉、手工補息等現象,尤其是企業活期存款中的手工補息部分受影響比較大,疊加債券理財產品收益率走高,存款流向理財的趨勢明顯。

此外,國家統計局對金融業增加值的季度覈算方式進行了優化調整。新的核算方法短期可能帶來“擠水分”的擾動,對貨幣信貸總量短期造成下拉影響,也對社融數據帶來擾動。

因此,4月社融並不完全反映實體經濟情況。不論是從仍然站在榮枯線以上的PMI,還是從低位修復的通脹數據,以及各行業的微觀開工率來看,經濟依然處於由製造業補庫帶動的弱修復狀態。

不過客觀上說,去除這些技術面因素的影響,社融數據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需求不足的問題。

但值得注意的是,股市反應的是預期而非現實,當金融數據偏弱時,後續政策的發力預期反而升溫。

從歷史數據來看,信貸數據的高低和經濟基本面未必完全正相關,而M1數據往往在市場低位同步見底。我們數據短片中的數據內容可以作爲參考。

再從長線思維看,越來越多的資金開始認知中國資產已經走過U型底部的左側拐點。年初以來經濟、政策、地緣等方面都出現了邊際改善,逐步打破了前期市場下跌時“預期-現實”的惡性循環。

做一個總結,就是,無需恐慌!

當前A股市場的宏觀不確定性也在回落。無論是兩會“增強資本市場的內在穩定性”,還是新國九條的出爐,都反映股市波動的底線明確。

如果後續財政政策發力、政府債供給放量,房地產以舊換新、限購調整等政策已經在持續落地,金融數據有望逐步企穩。

A股市場偏低的估值和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海外資金仍有流入空間,市場中期表現是可以積極看待的。

注: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或承諾。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