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教育報

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着力激發學生主人翁精神——

“我的校名我書寫”

校牌是學校的重要標誌,代表着學校的形象和文化特色,是學校的重要象徵。當前,不少學校請名家來書寫校牌校名,而在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校牌校名則全部由學生書寫。雖然名家的作品厚重有內涵,但學生纔是學校的核心與主角。由學生書寫校名,正是我校堅守兒童立場辦學理念的生動體現。

“我的校名我書寫”是書法校本特色課程活動之一,在濱湖路小學已經持續了12年之久。濱湖路小學始終堅守兒童立場,將教育的觸角深入到每名學生的生命成長過程中,讓天性有展現的空間,讓智慧有表達的機會,讓美德在習慣中紮根,讓夢想在勤奮中實現。爲了進一步踐行這一理念,2012年學校舉辦了“我的校名我書寫”活動,讓在校學生題寫校名,面向全校學生徵集作品,經過層層評選產生掛校牌者。這一舉措不僅激發了學生對書法藝術的熱愛,增強了學生的榮譽感,更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彰顯了學校書法教育特色。

2012年開始,濱湖路小學先後成立山語城、五象、長虹、英華4個分校區,成爲一校五址的緊密型集團化學校。“我的校名我書寫”作爲濱湖路小學文化傳承的重要方式,每個新校區的成立,第一塊校牌均由總校區的學生書寫,而後由分校區的學生接力書寫校牌。

此後,每個校區一年4次分別於春秋兩季開學、“六一”書畫節、校慶等時段開展“我的校名我書寫”活動。由於每個校區學生參與面廣,學生家長關注度高,學校事先公佈了作品的評選標準:用字規範,大小統一,佈局整齊,則初步入圍;筆畫流暢、書寫伸展、結體端莊,可評一、二、三等獎;自然和諧、筆勢呼應、賞心悅目,書法藝術風格鮮明,則評爲提名作品;最後,根據提交作品和現場書寫作品雙重比對,由評審團隊投票選出特等獎。

爲了確保評選的公正性,每個校區特別組建了一個由書法教師、學生及家長共同組成的“聯合評審”團隊,負責對本校區所有提交的作品進行嚴格篩選,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10幅提名獎作品。獲得提名獎的學生將進行現場書寫,由“聯合評審”團隊評估後,得票最高者獲特等獎,作品製成校牌,掛在本校區的校門上。

本學期,濱湖校區“我的校名我書寫”徵集活動共收到263幅作品,“聯合評審團”經過3天的評審,最終三年級鄧博藝同學的作品被評爲特等獎。在週一的“理想大課堂”活動上,在全場師生齊聲倒數“三二一”中,校長和鄧博藝同學一起揭開紅色的綢布,嶄新的校牌、賞心悅目的字體赫然展現在大家眼前,歡呼聲掌聲此起彼伏。隨後,校長和鄧博藝同學以及該班全體師生一起到校門口舉行掛牌儀式、合影留念,記錄下圓夢一刻。

“我的校名我書寫”這一活動在濱湖五校區催生了學習書法的熱潮,還帶動了家庭“書法熱”,家庭成員一齊提筆練字,活動成爲家校共育的新載體。讓孩子們親自書寫學校的名字,不僅培養了他們的榮譽感和愛國愛校情感,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忱。

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的校名我書寫”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不僅限於書寫校牌,還擴展至書寫學區牌和教學樓名。12年來,五校區近萬名學生參與此項活動,其中137名學生的書法作品被選爲校牌製作之用。“我的校名我書寫”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書法的熱情,更鍛鍊了他們的意志品質,提升了審美和綜合素養。

爲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激發孩子的夢想,學校將書法教育作爲美育特色開發系列校本課程,如每月“精心書寫”評比、“書寫大王”挑戰賽、“六一書畫節”、“二月二”寫龍字……學校堅持培養和強化學生“提筆即練字”的好習慣,讓孩子在橫豎撇捺的摹寫中感受文字與書法的魅力,通過豐富多彩的書法教育活動激發孩子習字熱情和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讓美育浸潤校園、滋潤生命。

“我的校名我書寫”活動是濱湖路小學堅守以兒童爲本的辦學理念的一個具體嘗試,是鼓勵學生參與學校管理、激發學生主人翁精神的一個探索。堅守“兒童立場”的理念在學校隨處可見,比如將花圃開闢成“勞動實踐基地”,由各班學生競標種植;教學樓擺在過道上的18臺鋼琴讓學生隨便彈,而具體管理則由樓層班級孩子負責;活躍在校園內外的幾百名“紅領巾志願者”是最美的風景……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教育就是在潤物無聲中,喚醒兒童成長自覺。

(作者系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濱湖路小學教育集團黨委書記、校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