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養老金融是金融工作“五篇大文章”之一。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保險業正在深入參與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多家保險機構通過重資產、輕資產、輕重結合資產等模式佈局養老社區,助力銀髮經濟、托起幸福“夕陽紅”。爲客觀呈現各大養老社區的真實樣貌,新浪財經旗下金融評測室進行了實地探訪、多維評測,爲老年人選擇養老社區提供借鑑參考。

中國太保自2014年開始佈局養老產業,已走過10年曆程。2018年,中國太保規劃“輕重結合”開啓了重資產投入養老社區。截至2023年底,中國太保已在12個城市落地14個太保家園養老社區,已開業的社區達到8家,拓展速度和效率之高堪稱業界標杆。

目前,中國太保高端養老社區“太保家園”打造了頤養、樂養、康養三條產品線,通過構建醫療、護理、照護、康復、營養和活動六大體系,滿足從強能到失能各階段的養老需求。此外,“一園三養”模式、“舒心、開心、歡心、安心、省心”的五心服務體系也形成了“太保特色”。杭州國際頤養社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社區毗鄰的天目山,更因流傳着長壽老人彭祖擇地而居的佳話而聞名。養老社區評測第3站,讓我們一同走進太保家園杭州國際頤養社區來看看吧。

新浪金融評測室綜合環境配套、設備設施、安全保障、醫療健管、文娛生活、餐飲膳食、照護服務、運營管理、ESG責任9大維度96項細分指標對太保家園杭州國際頤養社區進行實地探訪,最終給予五星評分(最高五星)

綜合而言,太保家園杭州社區位於杭州市臨安區,生態環境優越,交通較爲便利。社區採用“一園三養”模式,打造頤養、樂養、康養三條產品線,可以覆蓋全齡長者的養老需求。在餐飲膳食、文娛生活、醫療健管等方面,社區相關設施完善、各項服務細緻,護理院康復中心頗具特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社區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都對入住居民關懷備至,以紮實專業素養和卓越職業道德水平爲居民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

稍顯遺憾的是,太保家園杭州社區的認知照護區尚在升級改造中,相關設施仍待完善;安寧療護服務也在規劃中。

Ø 選址交通

太保家園·杭州國際頤養社區位於杭州市臨安區,地處天目醫藥港科創綜合配套功能區內,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大健康產業板塊戰略中心。社區交通較爲便利,從杭州市區驅車45分鐘左右可達;距離16號線九州街地鐵站僅1.1公里,距離杭瑞高速下匝道約2公里,門前即有819A路公交站。

社區依山傍水,周邊環境優美,緊鄰青山湖國家森林公園,遙望天目山國家自然保護區,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是世界清新空氣標準的2倍多,“稱得上是天然氧吧”。

Ø 空間佈局

太保家園·杭州國際頤養社區總佔地面積115畝,總建築面積19.1萬平米,分兩期建設,目前二期項目正在籌建中。一期工程建築面積10.6萬平米,根據住戶的身體狀況和需求不同分爲親情公寓(111戶)、自理公寓(529戶)和護理公寓(187戶)三種業態,共827戶。截至4月30日,自理公寓已入住70戶,護理公寓已入住60人,累計已入住145人。

其中,親情公寓即“樂園”,爲客戶旅居、體驗短住,以及長者入住後親友探訪居住而設計;自理公寓即“頤園”,適合可以自理的長者居住;護理公寓即“康園”,爲失能半失能及需要康復的長者提供康復護理及醫療照護服務。            

上述社區設置也是根據太保家園三大產品線,即頤養社區(以健康活力業態爲主)、樂養社區(以旅居候鳥式養老業態爲主)、康養社區(以康復護理業態爲主)而規劃的,從而實現了杭州社區“一園三養”,覆蓋全年齡段長者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太保家園杭州社區“樂園”與1.8萬平米的公區配套相連,採用酒店式管理,既可以安排長者候鳥式旅居短住,方便親友探訪相聚,也可以與太保壽險協同接待體驗客戶。

Ø 周邊配套

在醫療配套方面,太保家園杭州社區周邊有三所醫院,距離最近的臨安城南醫院僅879米,距離三甲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臨安分院1.9公里,此外還有一所臨安骨傷科醫院,可以滿足長者不同層次的就醫需求。

在其他配套方面,社區周邊有寶龍廣場、萬華廣場、錢王財富中心、人民廣場、新天地購物廣場等大型購物中心,可以滿足長者日常生活與購物需求;社區靠近天目山、大明山、太湖源、青山湖等自然景區,沿社區後面的錦溪綠道,長者可步行或騎行到達青山湖,享受自然。

此外,社區周邊分佈着高檔住宅小區、文體中心、若干學校等,爲長者代際交流創造了便利條件。

Ø 公區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由EVA Architects與同濟建築設計院聯合設計,設計方案榮獲了2021年德國ICONIC AWARDS標誌性設計獎·創新建築獎。社區整體佈局緊湊,建築融合了現代氣質提高空間利用率,室外景觀精巧曲折展現中式審美。

其中,一期項目用地局部下沉,利於長者常年參與室外交往活動;二期項目延山勢而上,以長廊爲庇護,構建出適應長者的生活配套中心。

社區公區配套1.8萬平米,集中分佈在下沉式庭院、親情公寓1-2F,分爲日常生活、休閒娛樂、學習教育、康體運動、健康醫療五大類,包括恆溫泳池、圖書館、檯球室、棋牌室、健身中心、音樂教室、手工室、書畫室、SPA館、影音室等20餘個配套空間,成爲長者日常活動、社交的主要場所。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社區充分發揮項目所在地的生態、人文優勢,通過江南聚落、風雨連廊等全面再現臨安傳統文化。社區內部的街道,結合峽谷配置水系景觀與自然景觀,營造出江南小鎮的空間效果,全部設計秉持“天人合一”的理念,完美融合了人文與生態。

社區特設“南宋御街”,還原了南宋古城臨安的趣意生活場景,使人彷彿置身於南宋熱鬧的市集。“南宋御街”兩旁,既有可自行掃碼購買的臨安特產,也有套圈等各式各樣的互動小遊戲(定期更新)。

太·畫坊、太·樂坊、太·劇場、茶室、棋牌坊、太保廳等休閒娛樂空間也備受居民好評。以茶室爲例,可以提供多種茶飲與咖啡,社區居民每天可享受免費咖啡一杯、茶飲暢飲的優惠,內部設有大桌和小桌,方便居民多人、兩三人聚會聊天,清幽雅緻。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也爲擁有宗教信仰的長者打造了專屬區域:佳音堂(基督教堂)和靜心堂(佛堂)。

此外,社區在細節方面非常用心:公區內隨處可見象棋、圍棋、國際象棋等棋類設施,居民可以隨時對弈消遣時光;點茶、焚香、書畫等突出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各類科普宣傳與裝飾也頗具中式意趣;臨近餐廳處還設有戲臺、戲服,興致一來即可上去高歌一曲。

在下沉式庭院地下一層,社區設有功能完善的健身區,包括游泳館、瑜伽室、乒乓球檯、健身器械等。游泳館深受長者喜愛,不過走訪期間正在保養升級。

整個社區採用無障礙通行設計,以地面風雨連廊與下沉式通道聯通整個社區,使長者出行安全便捷、風雨無阻。

Ø 居室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採用典型的“一園三養”模式,樂園爲酒店式親情公寓,16層可住110戶;頤園面向自理型長者,一期529戶,主流戶型爲開間和一室一廳,面積在35-70平米不等。康園則是護理院,1樓是門診區域,2樓和3樓是康復大廳和住院病區,4樓-7樓、9樓是養護專區,8樓規劃爲認知症專區。

步入自理型長者居室,整體給人的感覺舒適明亮。據介紹,社區除了少數兩室一廳戶型爲西南朝向外,其餘全部居室均爲南向,陽光充足。

居室配置高性能隔聲樓板、隔牆、外窗,配以低噪聲空調設備,爲居民營造了靜謐舒適的室內環境。同時,室內預留了足夠的儲物空間,空間利用率較高。

臥室採用分合牀設計,長者可以根據睡眠習慣合併或分開,雙衣櫃設計也可滿足一同居住的長者分別儲物的需求。

居室設計的一大亮點是具備寬景陽臺,除了種一些花花草草,還可以放一個茶桌或者室內高爾夫,空閒的時候可以約三五好友休閒娛樂。

衛生間與浴室實現了乾溼分離,但美中不足的是,浴室的面積略小。據介紹,二期項目已改進。

Ø 生活品質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充分考慮了長者的生活品質和舒適度、便利性,不僅在供暖、空氣和飲水方面都考慮周全,而且全屋配置智能化家居、每層樓棟設置公共會客廳。

每個居室均配置全屋智能化家居,長者可以呼叫“小愛同學”,實現智能操控開關燈和窗簾,十分便捷。同時,門口設有“一鍵回家/離家”,可一鍵打開/關閉燈光和窗簾,契合長者日常生活習慣。

自理樓棟每層均設有公共會客廳,區別於常見的“一張沙發和茶几”的簡單區域,此處會客廳佔地面積較大,可供3組客人同時使用。

供暖方面,全屋鋪設地暖,長者可自行選擇地暖或空調進行取暖;空氣方面,房間均配備了新風系統,保證空氣清新。

Ø 適老化設施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的適老化工作非常細緻,而且具有自身獨特的思考與安排。

居室門口設置了記憶盒子,大門採用了雙貓眼設計,無論站立或輪椅均可便捷地查看屋外情況。居室內,換鞋凳等傢俱增加了扶手設計,可輔助居民上下起身。

居室內設廚房採用無明火設計,廚房區域的吊櫃較低,儲物櫃下拉籃方便取高處物品。

無論是居室牆面、衛生間瓷磚、還是廚房檯面,都採用了陽角設計,避免碰撞危險;同時,居室採用全屋無高差設計,對輪椅長者友好。

居室內衛生間地面爲灰色防滑瓷磚,並增配了長方條地漏,防止浴室內積水打滑;洗漱臺採用一體化扶手設計,臺下留有輪椅迴旋空間與儲物空間,85cm高的設計爲長者洗漱提供了舒適的高度。

在燈光方面,全屋燈光采用防眩暈燈。檯燈選用了低屏閃、低眩光燈具,燈光色溫以及亮度對長者較爲友好,讓長者視物更爲清晰舒適;同時,居室內還配置有方便起夜照明的小夜燈。

居室外,公區的電梯分爲普通電梯和醫療使用電梯,電梯採用大按鍵、運行平穩,不會產生眩暈感。此外,走廊內設有皮質包層的安全扶手,內凹處的燈光便於長者識別使用。

Ø 緊急情況

居民居室內,客廳、衛生間、淋浴間均設有緊急拉繩,拉繩預留長度較長,長者可根據自身需求自行調節。據介紹,如長者拉動紅繩,值班人員會在1分鐘內響應,5分鐘內趕到現場。如需緊急入院,10分鐘內將聯繫好家屬和醫院,並安排長者前往醫院綠通。

除此之外,在長者牀邊還有呼叫拉繩,長者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擇呼叫管家、醫護或安保人員,方便長者獲得更快速和準確的服務。

Ø 特色保障

社區爲每位入住的長者配置了智能手環,可實現整個社區範圍內的定位。如遇緊急情況,按動手環後管家和安全員會第一時間趕到。同時,智能手環還具備社區一卡通功能,包括門禁、用餐、梯控等功能。

走廊內配置有長條形定位儀與紅外線探測器,實時監測長者是否有跌倒等需要救助的情況,隨時守護居民的安全。社區還配置有緊急SOS系統、24小時安保、周界報警、電子巡更,爲居民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除了通過多種硬件設施保障居民安全之外,管家對獨居的長者每天會進行不少於2次的上門問候,對夫妻雙人同住的長者每天不少於1次上門問候,爲長者的安全保駕護航。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打造三級診療體系:“醫療護理+健康管理” 提供定期巡診,常見病、多發病診療,慢病管理及配藥服務,年度體檢及緊急救助,以及日常康復及護理需求; “當地綠通+互聯網醫療”提供周邊配套醫療服務與線上專家會診MDT多學科聯合會診:“北上廣綠通+國際醫療”建立北上廣知名醫院專家會診、綠通,及海外醫療服務,可以概括爲“倡導分級診療,小病不出門,大病選三甲”。

Ø 醫療服務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護理院是經過臨安區衛健局審覈批准後開設的醫療機構,建築面積15000平方米,共9層,其中1-4層爲醫療機構護理院,共有75間房、150張牀位。護理院於2023年6月正式開放,並在11月全面開通杭州市醫保、浙江省醫保及全國異地醫保系統。2024年4月10日正式開放醫療牀位,更好地實現社區內醫養結合。

護理院內設有醫療門診、康復大廳、留觀病房等,擁有一支來自內科、中醫科、康復科等多個專業、經驗豐富的醫療隊伍,依託多學科健康管理服務團隊,可以滿足不同長者不同層次的照護和就醫需求。

其中,醫療門診位於1層,設置基本的門診、檢驗科室、藥房及輸液室等,配備了飛利浦A50超聲診斷系統、全自動五分類血液分析儀等先進的醫療儀器設備,滿足基礎病診療需求。而且,特設了中醫科,中醫專家定期坐診,也可進行鍼灸、艾灸、拔罐等中醫康復治療。

康復中心位於2層,400平的面積配有各種儀器,分爲肢體、儀器、運動、作業四大區域,適用不同康復情況的患者,並有兩名康復師進行專業治療與指導。

走訪過程中,我們遇到一位正在進行康復訓練的居民,康復師耐心專業地進行按摩治療、康復行走引導等。據介紹,護理院通過科學照料與康復訓練,已幫助多位臥牀老人重新站了起來,大大減輕了老人與家屬的負擔和壓力。

Ø 健康管理

醫療服務之外,社區非常注重長者的健康管理,特設有健康管理中心,引進了智能化、一體化、綜合性健康管理設備,爲每一位入住居民建立專屬健康檔案,進行全面多維的中西醫健康風險篩查,提供一站式評估、全方位報告解讀、多角度主動健康干預、個性化監測追蹤。

其中,健康管理設備包括健康一體機監測、鷹演系統、智能整椎按摩、脊柱平衡放鬆、疼痛理療艙、智能減壓放鬆系統、微高壓氧艙等。而且,每個項目均在獨立房間內,安靜且保護隱私。

特別是,微高壓氧艙深受長者喜愛。氧艙原本可供四人同時使用,但社區從體驗者舒適度方面考慮,特意配了兩張按摩椅,改爲可供兩人同時使用。

Ø 院外服務

社區周邊醫療資源豐富,周邊有三甲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臨安分院,緊鄰臨安城南醫院、臨安骨傷科醫院。同時,社區鏈接了臨安、杭州本地多個三甲醫院綠色通道資源,實現居民突發急重症的緊急救治需求,並根據居民需求安排專業照護人員陪護。

此外,社區對接了一線城市與海外優質診療資源,並享有太醫管家、廣慈太保互聯網醫院等豐富的健康醫療資源,爲居民提供專家遠程診療諮詢、MDT全科以及國際醫療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社區地處天目醫藥港科創綜合配套功能區內,是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大健康產業板塊戰略中心,醫藥資源比較豐富。

Ø  文娛活動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爲長者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包括日常活動和各種主題文娛活動,例如春節、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及太保家園週年慶等大型慶典活動;居民集體生日會、迎新鄰里日、趣味運動會、遊園會等特色主題活動。還有不定期組織的讀書會、電影賞析等文藝沙龍,踏青賞花、博物館、藝術展等外出活動。

社區的興趣社團分爲“太·學社”和“太·學堂”。其中,“太·學社”是居民自發組織成立的各類興趣社團,如國學社、聲樂社、書法社、攝影社等;“太·學堂”則引入專業外部師資資源,以講座、沙龍等多種形式,開設聲樂、電子琴、國畫、油畫、交誼舞、英語語言、手工等多種課程,目前已開設40餘門課程。

此外,社區還會組織“太·學大講堂”,以外部邀請和內部挖掘(資深達人、教授、作家等)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類似大學公開課的講學活動,居民均可自行報名參加。社區還是臨安區老年大學的第二課堂,老年大學的上課活動也時常在此舉行。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爲了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文娛活動,社區建立“活動積分體系”機制,參與活動的老人可以在自己的“活動積分卡”上蓋章,達到一定數量可以兌換生活用品。

走訪過程中,我們正巧遇到長者進行晨操課,不少長者都聚集在此做操。社區負責人表示,目前計劃在晨操中引入八段錦,得到了衆多長者的支持。

走訪中,我們也看到長者們在各個文娛活動區參與各種活動。在太·樂坊,長者可以學習音樂樂理、聲樂訓練、音樂欣賞等課程,課堂上常常座無虛席。

在太·畫坊,長者可以進行書法、素描、水粉、國畫、油畫等技能的學習和訓練,還可以開展詩歌鑑賞、藝術研討等多種藝術類活動。

在太·藝坊,長者可以進行剪紙、篆刻、皮具、縫紉、陶藝等手工活動,也可以把手工作品帶回家,擺放在家中頗有成就感。

在“太·書局”,長者可以閱讀書籍,也可以捐贈書籍,閱覽桌上備有老花鏡、放大鏡等助閱設備。值得一提的是,臨安圖書館和太·書局達成戰略協議,爲社區居民定期更換書籍。

在課程、社團之外,社區還有各種娛樂設施,如卡拉OK廳、太·劇場放映室、棋牌坊等。其中,太·劇場放映室上午可點映電影,下午會集中播放,長者可向工作人員推薦電影進行集中放映。

此外,社區設有太保廳,面積足夠容納200人進行活動,配有一整套的多媒體演示系統、是社區日常大型活動、合唱舞蹈、戲曲、歌舞演出等活動的舉辦地。春節期間,社區工作人員在這裏爲長者安排了熱鬧的家宴,帶給長者家的溫暖。

社區還爲居民的後輩提供了兒童娛樂區,可以在室內外開心地與長者互動玩耍,方便代際交流。

在走廊中,隨處可見居民的詩集、書法、繪畫、手工等作品展。

走訪中,我們看到社區策劃了3.8婦女節特別展覽,阿姨們的照片讓我們彷彿穿行於時光隧道,無論對展示者還是參觀者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Ø 外出活動

社區每季度會組織2-3次集體出遊,很多長者對此非常期待。社區管理人員對每次活動都精心策劃,相關醫療、安保團隊也會隨行。

值得一提的是,社區內設有穿梭巴士,一週三次,分別爲旅遊線路、購物線路和市區線路(帶醫療)。對於居民外出,社區並沒有過多限制,在長者告知管家後即可外出。

Ø 生活服務

社區提供了較爲健全的配套生活服務,理髮室可進行美甲美髮,除基礎的洗剪吹外,還提供染髮、燙髮、焗油等服務。理髮師、修腳師每兩週一次定期來到社區,可提前預約。

對於生活不便的長者,社區提供日常代買、取送餐、收發快遞等服務。

同時,社區設有交通銀行ATM機,可以滿足長者部分金融需求。

社區周邊有寶龍廣場、萬華廣場、錢王財富中心、人民廣場、新天地購物廣場等大型購物中心,可以滿足長者日常生活與購物需求。

Ø 餐廳及就餐環境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餐飲區2000多平方米,包含兩個餐廳、五個包廂和一個特色茶館。廚師團隊大多來自星級酒店,精通本地杭幫菜、臨安菜,以及西餐、日料等,讓長者們不出社區享受地道好菜和世界美食。

其中,主餐廳“太頤餐廳”1000多平方米,可同時容納300人用餐;居民特色餐廳主要面向長住居民,提供套餐和定製餐,長者可根據需求自選。

同時,餐廳具有“陽光廚房”系統,與當地食藥監的“衆食安”系統相連,較爲完善的監察系統爲食品安全提供了保障。

Ø 菜品豐富程度

社區地處杭州臨安,餐廳以當地特色的杭幫菜和臨安菜爲主,每日三餐不重複。據介紹,社區根據二十四節氣定製了“彭祖養生菜”,例如在春分節氣,餐廳推出了天目小香筍、刀魚餛飩、野菜小點心等新品。

除了菜品口味,社區也非常注重養生與長者健康。臨安菜口味偏徽菜系,重油、火大,因此社區對此進行了改良,在不失其口味的同時使長者喫得健康。特別是,社區遵循“藥食同源”的飲食原則,特別聘請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營養科專家孫建琴教授指導,根據長者的生理特點制定適老化餐譜,提供低糖低脂低鈉、清淡易消化的餐食。

同時,社區餐飲服務十分細緻、用心,米飯貼心地提供了軟硬兩種,大部分菜品口感較軟,便於長者食用。此外,高血壓慎選、高血糖慎選等各項飲食禁忌也都被悉心標註,保護長者身體健康。

在康園護理樓棟,餐品則是採用單獨食譜、單獨製作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社區把餐廳打造成了“意見反饋中轉站”。工作人員每天會在餐廳隨機對話兩位長者,聽取他們的用餐意見,而長者常常會將對其他方面的意見一同提出,餐廳工作人員就將這些意見反饋給各部門進行整改。

Ø 用餐服務

爲滿足長者及家屬不同的餐飲需求,餐廳爲有特殊需求的長者提供送餐等服務。對於探訪宴請,太頤餐廳設有大小不等的5個包廂,特色餐廳設有4個包間,菜品以臨安特色美食爲主,可滿足居民和來賓的聚餐需求。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康園(護理院)進行了分區管理,4樓-7樓、9樓是養護專區,供失能、半失能長者入住;8樓規劃爲認知症專區。

Ø 協助生活及專業護理

社區護理院秉持全人照護服務理念,打造以照護師爲觸點的多專業團隊,形成“全人、全程、全家、全隊”的四全照護服務特色,爲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動態整合式照護服務。

目前,護理院擁有醫師6名、護士7名、康復保健師2名、營養師1名、社工1名,人員配備齊全。據悉,目前照護比例基本可以達到1:1。

護理單間約32平米,一戶有兩個牀位,居室採用子母門設計,便於輪椅出入與醫護服務開展。特別設置了入戶門觀察窗格,方便夜間健康巡查使用,防止睡眠打擾。

爲最大限度地使長者心情愉悅,護理區採用大量實木色設計,減少“醫院感”而增加“家庭溫馨感”。房間配備牀頭醫療設備帶、多功能護理牀、牀旁移動桌、牀旁移動坐便器、電動移位器等多種設施設備。特別是,牀頭醫療設備帶的凹槽設計可以將各種線路藏在其中,在使房間更加整潔的同時,也能讓人減少對各種醫療設備的關注。

護理牀高450mm,方便長者使用;牀間距不低於800mm,便於護理員服務的同時,減少兩牀之間的干擾。

與自理區相同的是,護理區同樣配置有小愛同學智能家居與呼叫鈴。除此之外,護理區居室門口專門設計了收納空間,方便輪椅、助行器、柺杖等輔具放置。

衛生間內還配置了方便長者洗澡的防滑沐浴椅,以及方便清洗貼身衣物的小型洗衣機。

Ø 記憶照護

據介紹,認知照護區規劃面積1500㎡左右,設置20餘個認知症照護房間。同時,認知照護區設立樓層防護門,保證長輩們的行爲安全和生活安全,長輩們可在工作人員的陪伴下在社區內散步並參加社區活動。

社區設置了多感官室功能室、特色懷舊專區和記憶花園,緩解認知症惡化。值得注意的是,該區域的牆面上有多幅居民親手繪製的卡通畫,色彩鮮豔、充滿童趣。

遺憾的是,走訪期間,認知照護區正在改造中,相應設備和設施尚未完善,也有非失智長者在此居住。

Ø 特色服務

社區十分重視護理區長者的居住體驗和生活品質,木色傢俱、牆上彩繪、卡通塑像等細節,均爲長者營造了溫馨愉悅的氛圍。

此外,社區每週都會細緻規劃護理院的各項活動,包括早操、康復訓練、下午茶、手工課程等,做到每天的活動各不相同,使護理院的長者也能享受到豐富充實的文娛時光。

Ø 社區管理

太保家園杭州社區圍繞“1+N”的服務模式,通過以管家爲觸點的多專業生活團隊,提供定期服務及按需服務。目前,社區的服務團隊包括正式員工110人、實習生30人,分爲生活服務、文娛活動、運營管理、醫護管理、健康管理、餐飲營養六大部門。

其中,管家團隊多爲大專學歷以上,養老方向專業,年齡層次在22-30歲,本地人居多。據社區總經理郭文婷介紹,社區會考察管家的親和度,偏向於招聘本地的中年羣體,這樣的羣體更加穩定,留用率較高。

在走訪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社區內幾乎所有工作人員,即便並非一線服務人員,都能和入住長者熱情地打招呼。管理層們更是對每一家、每個人的情況如數家珍,見面後還能噓寒問暖交談一番。

當問及社區是否有培訓微笑、拉手、話術等的SOP時,郭文婷總經理表示,社區並未專門進行此類培訓,這是從上到下的氛圍帶動,員工真正關心長者,主動和長者交流、擁抱,塑造親密關係。

此外,社區也非常重視居民的意見和建議,一是服務團隊每日拜訪2-3戶人員聽取居民聲音,並且有質檢經理陪同;二是管理團隊定期深訪,比如郭文婷總經理每月至少深訪自理區、護理區各1位居民。同時,太保家園總部也會不定期抽查,以普通遊客身份入住進行暗訪。

此外,社區還開通了“首席熱線”和“心語信箱”,居民有任何意見均可進行反饋。

Ø 智慧運營

在智慧運營方面,社區爲每位入住的長者配備了整個園區可定位的智能手環,以及緊急SOS系統、24小時安保、周界報警、電子巡更,爲居民進行全方位安全保護。

無論是樂園、頤園還是康園,每個房間均配置了智能化家居,入住的長者可以通過“小愛同學”進行語音控制。特別是,康園部分房間鋪設了天軌系統,方便失能老人的護理。

餐飲方面,社區餐廳打造了“陽光廚房”,目前餐廳後臺系統已與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數據打通,無論是員工健康體檢情況,還是配菜間、烹飪區、消毒、食物留樣等每一個關鍵點位的情況都盡收眼底。

比如,“陽光廚房”對社區的餐具消毒、空氣消毒、食材冰箱、留樣冰箱和專間溫溼度等實施了物聯監測,對操作現場不規範行爲會進行預警和視頻AI抓拍分析,並將數據接入當地衆食安企業端APP,監管人員可以遠程實現全過程實時監管,確保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

Ø 發展規劃

據社區負責人介紹,目前社區正在探索細化客戶需求分類,把已有的服務半徑進行提煉,再進行聚焦、劃分爲不同的細顆粒的賽道,更好地爲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健康狀況,以及不同心理需求的客戶提供更具針對性、更爲細緻的服務。

此外,社區還將繼續完善認知症專區,以及開放SPA理療池、游泳館,通過提供低溫浴療、衝浪水療、水中康復等服務。

未來,社區還規劃引入安寧服務,照顧到生命晚期的長者。

目前,太保家園已形成規模化優勢,而杭州社區既有太保標準化的服務,又有自身的特色化,形成了“相通又不同”的康養理念與體系,打造成了太保家園的旗艦項目。

在養老社區評測中,我們將社區的ESG責任作爲一個輔助評測維度,以推動助力國家“雙碳”戰略,倡導企業對於環境、社會與利益相關者的責任。

在環境方面,太保家園項目被定位爲中國綠色建築三星級,包含宜人綠化、生態節能、適老設計、智能生活、品質家居等方面綠色建築技術亮點;同時,太保家園項目以美國WELL建築金級認證爲目標,側重於室內設計性能的提升以改善建築使用者的健康和福祉。

此外,杭州社區的綠化覆蓋較高,種類繁多的花木植被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在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方面,太保家園頗具特色。對於有照護需求的長者,專業而穩定的護工一直是稀缺的,爲了解決這一痛點,太保家園爲護工團隊制定了一整套職業規劃和晉升體系。在太保家園,護工被尊稱爲“照護師”:對於正式簽約的照護師,杭州社區爲其繳納五險一金,並提供培訓機會和晉升通道——可以晉升到護理組長、再到主管,也可以擁有調任其他機構的機會。

通過對照護師這一羣體的規劃設置,既體現了社區對員工的關心、對護工職業的正向引導,更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

綜合而言,太保家園杭州社區位於杭州市臨安區,生態環境優越,交通較爲便利。社區採用“一園三養”模式,打造頤養、樂養、康養三條產品線,可以覆蓋全齡長者的養老需求。在餐飲膳食、文娛生活、醫療健管等方面,社區相關設施完善、各項服務細緻,護理院康復中心頗具特色。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社區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都對入住居民關懷備至,以紮實專業素養和卓越職業道德水平爲居民提供細緻周到的服務。

稍顯遺憾的是,太保家園杭州社區的認知照護區尚在升級改造中,相關設施仍待完善;安寧療護服務也在規劃中。

太保養老投資公司按照“南北呼應、東西並進、全國連鎖、全齡覆蓋”的發展思路,初步規劃擬投資額170億元,在長三角、大灣區、環渤海、成渝及中部地區落地多個頤養、康養、樂養型高品質養老社區項目。

截至目前,已投資落地項目14個,總建築面積132.3萬平方米,投資牀位數超15800張,居保險行業第2位。其中,在建養老公寓近5000套,在建牀位數超8200張。已開業運營項目8個,分別爲成都、大理、杭州、上海普陀、上海崇明、南京、青島、廈門社區,交付牀位數超7600張。

Ø 入住方式

入住太保家園自理公寓需支付“應急準備金+服務費+餐費”,其中應急準備金5萬元,作爲居民在太保家園居住時遇到緊急狀況時的醫療保證金及其他緊急備用金,在合同期滿退住後會予以退還。月費中包含一定額度的水電費,餐費爲1500元/月/人。

入住太保家園護理公寓需支付“應急準備金+服務費+護理費+餐費”,其中應急準備金5萬元,服務費包含牀位費用,價格在100-200元/日/牀,護理費根據長者身體狀況進行評估,護理費按護理等級不同分爲130—340元/日/牀。

此外,社區還有護理院配置,入院可享受醫保報銷,牀位費最低可享受60元/日/牀。同時,社區針對太保資格函客戶推出相應優惠,資格函客戶行權入住社區享受更多優惠。

Ø 住戶心聲

這次探訪,我們對話了一對“姐妹花”,來看看她們在太保家園杭州社區的居住感體驗如何。

沈阿姨、楊阿姨分別在去年5月和6月入住社區,雖然住了還不滿一年,但已經對社區產生了很深厚的感情,多次提到社區“領導好、員工好”、“非常感動”等字眼。

沈阿姨原本並不想住到養老社區:“說實話,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想過來,是我女兒叫我們過來的。我對養老院有一點顧慮,而且我歲數還小,因爲這個還跟女兒吵架。但老頭子患有帕金森,女兒怕我搞不定,碰巧家裏房子要裝修,就打算短住一段時間,房子裝修完就回去了。”

但是住進養老社區後,沈阿姨的養老觀念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她逐漸愛上了這裏。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老社區的人文關懷:“這裏的人像自己的姐妹一樣,那些小姑娘(工作人員)都像我們自己的子女一樣。我去旅遊的時候,她們都抱着我說不捨得你走。”

沈阿姨開始時和老伴一起住在護理院,爲了更加安靜的環境,沈阿姨和老伴住進了10樓。當時10樓只有他們一家,但到了晚上,護理院何院長會把整層的燈爲他們打開。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沈阿姨和老伴回到了自理區居住,由於老伴的身體情況,她向社區申請了一張護理牀。再次提到這件事,沈阿姨仍十分感動,社區工作人員真正把入住長者當作家人去照顧。

此外,居民對社區文娛活動的參與熱情很高。當我們提到上午的合唱課程時,阿姨們開心地說道,她們都去參加了:“這種活動每天都有,而且每週還有一個驚喜。參加活動還能獲得積分,能兌換肥皂、牙刷、牙膏之類的生活用品。”

沈阿姨最愛的課程就是手工課,已經學成了社區的“手工達人”,各種珠子編制的手提包成了阿姨每天的“時尚單品”。她還向我們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各式各樣的手工編珠在阿姨的巧手下熠熠生輝。

楊阿姨則分享了一件溫暖的小故事:“我剛到這裏的時候,並不認識她(注:沈阿姨),但收到了她給我的膏藥,我感到很奇怪,心想你們怎麼知道我要用到膏藥,但收到膏藥後我內心是滾燙的。後來又來了一個不認識的護理員到這裏喫飯,她也拿了藥給我。再過三天,又有人給我送來了。”素不相識的人展露出的關心,使楊阿姨非常感動。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勾勒出了社區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生活氛圍,帶給入住長者家的溫暖。

在此之後,楊阿姨就決定要在這裏一直住下去,並建議自己的朋友和同事也來這裏生活:“他們一開始想不通,我讓他們先試着住幾天。後來我再問他們還回不回去,他們都說不回去啦,過年也不回去啦。”

和朋友一樣,楊阿姨也留在了養老社區和大家一起過年。她說道:“春節的時候,我們在大廳裏一家一戶地喫團圓飯,他們(工作人員)就一家一戶地來給我們拍照,和我們聊天。郭總他們過年都不回家的,這種領導不大好找。”社區從管理層到基層員工的付出,都被居民們看在眼裏、念在心裏。

楊阿姨已經87歲了,精神矍鑠、容光煥發,還是個“摩登奶奶”。楊阿姨的智能手機用得很熟練:“我這個老太婆不像老太婆,每天晚上搞手機,晚上我都要搞到兩三點,沒有一天是十二點之前睡覺的。”健康保健、國際形勢、時事新聞……楊阿姨都會關注。

通過兩位阿姨分享的故事,我們感觸最深的便是社區家庭般的氛圍。在這裏,無論是長者之間,還是長者與員工之間,都發自內心地互相關心、互相體諒,這樣的貼心與溫暖,大概就是很多長者選擇住在這裏的理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