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俄羅斯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專家:普京大手筆或助特朗普“二進宮”)


俄軍新式T-80坦克打擊烏軍陣地

潮新聞消息,《孫子兵法·虛實篇》雲:“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近日的俄烏戰場上,俄軍突然在烏克蘭北部開闢了一條新戰線,兵鋒直指烏克蘭第二大城市、工業重鎮和交通樞紐——哈爾科夫。與此同時,俄軍在頓巴斯、第聶伯河地區的行動也還在繼續。普京的主攻目標,究竟是哈爾科夫、第聶伯河還是敖德薩?依舊籠罩在濃濃的戰爭迷霧後面。

如果哈爾科夫落入俄羅斯之手,會對國際局勢造成什麼重大影響?多位國際與軍事問題專家在接受潮新聞採訪時表達了相似的觀點:這將可能對11月的美國大選走向製造關鍵影響,成爲推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勝選上臺的一次“神助攻”。普京在戰場上打的,不僅是軍事仗、經濟仗,更是一場政治仗。

俄羅斯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專家:普京大手筆或助特朗普“二進宮”

10日,哈爾科夫多處建築被導彈擊中,現場一片狼藉

俄軍已抵達距哈爾科夫市50公里處,烏前線指揮官被撤換

綜合央視新聞、參考消息報道,俄軍攻勢自5月10日開始,動用航空兵、大炮、步兵和裝甲車,越過俄烏邊境南下,向哈爾科夫州發起進攻。烏國防部在聲明中說:“從凌晨5時許開始,敵軍在裝甲車輛的掩護下,試圖突破我們的防線。”

據CNN報道,俄軍集結了約5萬部隊在北方邊境發動進攻,戰線正面寬約60公里。俄方還透露,烏軍損失了約170名軍事人員,34名烏軍士兵被俘。

據BBC報道,烏特種偵察部隊指揮官雅羅斯拉夫斯基稱,哈爾科夫前線“不存在第一道防線”。他說道:“我們看到俄羅斯人就這麼走進來,沒有雷區。”他還展示了無人機視頻,顯示幾支俄軍小隊在未遭遇抵抗的情況下穿越邊境。他還稱,烏官員聲稱修建防禦工事花費巨大,但這些工事根本不存在。

到5月12日,俄國防部證實俄軍已經控制了烏軍邊境11個城鎮,在48小時內控制了大約200平方公里的土地。當日下午,距離哈爾科夫市區僅50公里的城鎮沃夫昌斯克成爲戰鬥焦點。哈爾科夫地區警察局長季莫申科表示,俄軍在該鎮郊區從三個方向逼近。烏軍總司令瑟爾斯基在社交平臺發帖稱烏軍處於不利局面,俄軍在某些地區取得“部分成功”。

據參考消息援引路透社報道,烏方負責哈爾科夫前線作戰的指揮官已被撤換,還解除了烏對外情報局第一副局長職務。

13日,雙方在哈爾科夫地區繼續激烈交戰。澤連斯基13日晚在視頻講話中表示,烏軍已加強在哈爾科夫地區的軍力,並正在展開反擊。據報道,目前共有超4000人從哈爾科夫州定居點撤離。

俄羅斯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專家:普京大手筆或助特朗普“二進宮”

澤連斯基和斯洛伐克總統恰普託娃握手

“本來在哈爾科夫州有一條戰線,就是從盧甘斯克由東向西的一個進攻方向。但這次是開闢了一條新戰線,也就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哈爾科夫州的邊境線,從俄羅斯本土向南發起的攻勢。”新華社《世界軍事》雜誌原總編輯陳虎介紹說。

俄烏戰線綿延上千公里,哈爾科夫州的戰事在整條戰線的最北端。爲什麼要從北部新開了一條戰線?

“從戰術角度看,其最大的好處是,後方就是俄羅斯本土。不管是中線還是南線,都經歷了長時間的拉鋸戰,通往戰線的道路和基礎設施都毀得差不多了。如果要發起新的攻勢,後勤方面負擔太大。而在這裏發起進攻,後勤保障最方便、最有利。”

陳虎告訴記者,開闢新戰線、拉長整條戰線,對於兵力和裝備都捉襟見肘的烏克蘭而言,是增加了新的負擔。而且俄軍從北方楔入,可以與盧甘斯克方向配合形成鉗形攻勢。

俄羅斯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專家:普京大手筆或助特朗普“二進宮”

俄烏衝突畫面 資料圖 圖源:參考消息

俄羅斯想要幹什麼?主流觀點有三種

普京就職總統後,把擅長計劃經濟的第一副總理別洛烏索夫調任國防部長,外界都在猜測俄軍在戰場上將有大動作。據陳虎介紹,對於此次攻勢的目的,外界的主流觀點有三種。

第一種觀點,這是俄方在建立邊境緩衝區。路透社稱,普京3月曾表示,要在邊境建立“緩衝區”,以阻止烏克蘭對俄西部邊境的襲擾。

“烏克蘭對俄別爾哥羅德州的襲擊大多是從哈爾科夫州發起的。如果能把戰線向前推進10公里左右,就可以保證迫擊炮和122毫米口徑以下身管火炮難以打到俄邊境村鎮。”陳虎分析,“如果前推20公里以上,155毫米大口徑榴彈炮也夠不着了。”

第二種觀點,是迫使烏軍調整部署,爲在其他方向發動決定性攻勢創造條件。

俄軍的決定性攻勢,有可能在南線的敖德薩方向。一旦成功,烏克蘭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將陷落,從此變成一個內陸國家。

也有分析認爲俄羅斯下一步將“中心開花”,在拿下盧頓兩州後繼續前推戰線,形成沿着第聶伯河隔河對峙的局面,這樣有利於穩定形勢。俄國防部11日告訴俄新社,俄軍“第聶伯”集羣的海軍陸戰隊正在南部赫爾松演練強渡第聶伯河的行動,俄軍還在沿岸設立哨所,以防烏軍襲擊。

另外,雙方仍在爭奪頓涅茨克等地,決定性攻勢也可能在頓巴斯地區。5月5日俄國防部宣佈,俄軍成功控制了頓涅茨克戰略重鎮阿夫傑耶夫卡西北方的奧切雷泰恩村。半島電視臺稱,衛星圖像證實了俄軍的進展。

俄羅斯在戰場上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已經讓烏克蘭人摸不着頭腦,內部意見不統一。比如,烏軍事情報副局長斯基比茨基評估認爲,俄可能再次嘗試奪取北部的蘇梅和哈爾科夫。而烏東部戰區司令部發言人沃洛申卻說,俄軍進攻哈爾科夫是爲了牽制烏軍,其實際目標依然是烏東。

第三個觀點,俄軍的戰役目標就是拿下哈爾科夫市。陳虎認爲,這一旦成功,震撼性就大了,將會徹底改變戰場態勢,讓北約認識到烏克蘭無法取勝,同時也迫使烏克蘭停戰求和。

俄羅斯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專家:普京大手筆或助特朗普“二進宮”

5月14日,布林肯第四次訪問基輔

普京此舉的大手筆,或許是助特朗普“二進宮”

對於普京當下在戰場上醞釀“大手筆”的意圖,陳虎還做出了一番跨度更大的猜測——俄羅斯通過改變戰場態勢,爲特朗普助選。

“事實上,在美國以外,能夠對美國大選產生最大幹預能力的,其實是俄羅斯,干預的方式就是在烏克蘭戰場上取得大突破。一旦出現,特朗普就會以此發起猛攻,拜登很可能就會塌臺。”陳虎說。

據央視新聞報道,今年4月24日,拜登簽署了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其中爲烏克蘭提供的援助超600億美元。

國際問題觀察員章思遠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表示,美國是軍援烏克蘭的第一大“金主”。據西方媒體計算,拜登政府迄今已向俄烏衝突投入高達1700億美元。危機爆發至今,美國不尋求停火止戰,而是生怕戰爭結束,將危機作爲針對俄羅斯的代理人戰爭,持續加碼對俄製裁和對烏軍援,製造“可控的動盪”,從中持續攫取地緣政治利益,不僅美國高價天然氣佔領歐洲市場,而且美國軍火商收穫大量訂單,賺了個盆滿鉢滿。

事實上,美國國內已經出現了一個能夠從烏克蘭危機中獲益的利益集團。以拜登政府爲代表的這羣人,自身利益已經與烏克蘭深度綁定,是絕對不希望看到烏克蘭在戰場上遭遇重挫的。

在軍事作家陳曦看來,如果就在11月底美國大選投票之前,在拜登政府已經把大幾百億美元巨資砸進烏克蘭之後,俄羅斯居然在戰場上對烏克蘭取得一次重大勝利,不僅僅是打了民主黨拜登政府的臉,實際上會決定整個大選的走向,讓共和黨上臺。

而共和黨以特朗普爲代表的右翼集團,一直是想要拉攏俄羅斯的。特朗普能再度執政,對於俄羅斯是一件好事。”陳曦分析說,“對於普京而言,如果能打垮烏克蘭最好,如果打不垮,只要在11月之前把哈爾科夫奪下來了,也可以讓拜登政府在大選之前喫一次非常大的虧,導致選情急速發生變化。”

在陳曦看來,俄羅斯進攻哈爾科夫主要是一場政治仗,是爲了製造政治影響力。“打下南邊的敖德薩,政治效果與哈爾科夫差不多,但敖德薩方向北約力量比較佔優勢,相比緊靠俄羅斯邊境線的哈爾科夫要難打得多。“所以,俄羅斯纔會選取哈爾科夫作爲介入美國大選、撬動世界格局的一個槓桿。”

目前,面對着俄軍兵鋒,烏克蘭和美國高層似乎都很緊張。“美國剛剛宣佈提供4億美元的緊急軍事援助,雖然數額不算大,但從程序上看,允許總統從美軍儲備中調撥,說明美國方面對烏克蘭局勢的判斷是‘十萬火急’。”陳虎認爲,美國大選在即,對於還在臺上的民主黨政府來講,烏克蘭方面出不得意外,必須全力力保局勢的穩定。

俄羅斯兵鋒直指哈爾科夫,專家:普京大手筆或助特朗普“二進宮”

俄烏雙方在哈爾科夫激戰,圖爲俄軍行動畫面

哈爾科夫,兵家必爭之地

據央視新聞報道,哈爾科夫市是烏克蘭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擁有以蒸汽機車製造起家的哈爾科夫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和馬雷舍夫機械製造廠,是蘇聯時代以坦克、車用柴油機著稱的軍工城。

據中國軍網,馬雷舍夫工廠以生產T-80和T-84主戰坦克而聞名世界,更是曾以900輛坦克的年產量成爲名副其實的坦克“產房”。

同時,哈爾科夫是烏克蘭最大的鐵路樞紐,爲8條幹線交會處,擁有3個幹線火車站;也是烏克蘭和俄羅斯公路網樞紐,有公路通莫斯科、基輔、西烏克蘭、扎波羅熱、克里米亞、頓河畔羅斯托夫和高加索地區。這裏還有大型機場。

蘇聯剛成立時,哈爾科夫一度是烏克蘭的首府,直至1934年時才讓位於基輔。近代以來,哈爾科夫市一直都是烏克蘭第二大城市,也是哈爾科夫州的首府,地位和規模僅次於基輔。特別是80年前那場慘烈的蘇德戰爭中,雙方爲了爭奪這座城市,先後進行過四次大規模的拉鋸戰。

由此可見,作爲兵家必爭之地的哈爾科夫,在俄烏戰場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