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由之

14日,在美國宣佈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後,德國總理和瑞典首相在會面中對此事做出回應。



朔爾茨與烏爾夫·克里斯特松會面(圖片截取自《德國之聲》)

14日,美國正式宣佈將中國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高到100%。當天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會面期間,記者就此事向德國總理朔爾茨、瑞典首相剋里斯特松發起提問。

克里斯特松表示,他反對用懲罰性的關稅解決貿易爭端。“就加徵關稅一事,我們一致認爲這是個壞主意”,克里斯特松在回答中稱。

朔爾茨強調了中西方貿易的重要性,他表示,西方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有一半是由西方製造商自己生產的。朔爾茨還提到:“歐美汽車製造商在中國出售汽車,還在市場上取得了成功,我們需要記住這一點。”

此前,歐盟對中國生產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並聲稱將根據調查結果考慮徵收懲罰性關稅。對此,德國交通部長沃爾克·維辛、寶馬、大衆等德國主流汽車製造商均曾公開表示反對。

延伸閱讀:

美將對華加徵新關稅 耶倫:希望不會看到中國重大回應

“中國可能對此作出重大回應。”

當地時間13日,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談及美國即將加徵新的對華關稅時聲稱,美國“希望不會看到中國的重大回應”,“但這總是可能發生的”。當天,耶倫再度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稱美國無意與中國在經濟上“脫鉤”,重新配置的對華關稅將“更具戰略性”。

早前有報道稱,拜登政府本週將宣佈針對電動汽車等關鍵戰略產業徵收新的對華關稅,其中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的關稅將從27.5%上調至102.5%,其他產業將增加一倍或兩倍。

彭博社分析認爲,美國此次加徵關稅主要是“象徵性的”,因爲被納入加稅範圍的中國產業、特別是電動汽車產業並不依賴美國市場。另外,拜登政府已向美國光伏產業發出信號,會將太陽能電池板組件的生產設備等產品排除在本次加稅產品之外。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發言 資料圖

綜合《南華早報》、路透社報道,耶倫13日向彭博電視臺表示,美國官員已向中國明確表示,他們能重新配置前總統特朗普於2018年首次進行的加徵關稅措施,使其更具戰略性,耶倫稱,任何關稅改變都將只針對狹隘目標。

耶倫揚言,希望中國能夠認識到,“美國的行動是有針對性的”,同時她拒絕猜測中國可能會採取的回應措施,“我們將努力保持行動的針對性,然後看看會發生什麼。”耶倫說。

2018年3月,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加徵關稅,挑起中美經貿摩擦。2021年以來,拜登政府不僅延續了加徵關稅措施,還鼓譟對華“脫鉤斷鏈”“去風險”,打造“小院高牆”,嚴重破壞全球經貿體系。一段時間以來,以耶倫爲代表的美國政客不斷搬出“中國產能過剩”的論調,試圖遏制中國新能源產業的崛起。

如今美國又要在關稅上做出動作,是否代表美國有意與中國打一場新的貿易戰?耶倫當天就此問題向記者表示,美國政府正在“努力穩定”中美經濟關係。“我們不希望在經濟上脫離中國,但我們的確認爲競爭環境應該更公平”。耶倫還誣衊說,中國正在採取大量補貼等不公平做法。

她聲稱,中國正在針對先進製造業的投資推行明確的產業政策,“這會導致全球產能過剩,從而使美國企業的競爭力蕩然無存”。

此前彭博社報道稱,美國衆多分析師、行業工會等警告,華盛頓挑起的這場對華加徵關稅的“權力遊戲”不僅將反傷美國經濟,還可能招致中國反擊。

“如果對華壁壘升高,中國人會對我們做同樣的事情嗎?”美國韋德布什證券公司資深分析師、特斯拉長期多頭丹·艾夫斯日前對此表示,“‘報復’有可能發生。這場權力的遊戲會繼續上演。”


美國衆多分析師警告美國行爲可能招致中國反擊,圖爲中美國旗 資料圖

關於拜登政府有關維持對華關稅政策對重振美國製造業具有所謂“戰略意義”的說法,美國最大製造業工業貿易協會——全美製造商協會會長傑伊·蒂蒙斯2月在華盛頓出席活動時表示明確反對。他認爲,關稅政策實際起到反作用,正禍及美國製造業,美國政府未來不應再對中國產品徵收更多的進口關稅。

5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林劍主持例行記者會時,有記者就拜登政府將宣佈加徵對華新關稅進行提問。

“具體情況請你向主管部門詢問。”林劍指出,美國上屆政府對華加徵301關稅,嚴重干擾了中美正常的經貿往來,已被世貿組織裁定違反世貿規則。美方不但不糾正錯誤做法,反而繼續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所謂的301關稅複審程序,要進一步增加關稅,這是錯上加錯。

林劍表示,我們敦促美方切實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取消全部對華加徵關稅,更不得增加關稅。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