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桂林日报

参加过抗战 感恩于生活 传承良好家风

永福107岁老人黄建民的精彩人生

黄建民老人(右)和儿子黄日荣正在翻看族谱。记者刘菁 摄

黄建民老人。 记者刘菁 摄 ■开栏语:

在时光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百年的岁月为舟,穿越了世纪的风浪。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智慧的宝库,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长者——百岁老人。

每一位百岁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他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经历了时代的风雨。他们的故事,是对过往岁月的珍贵回忆,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深刻启示。

从即日起,《家中有老》专栏启航,带领您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探访那些世纪老人的生活,去聆听他们的故事,去感受他们的智慧,去触摸他们心灵的温度。

我们相信,每一位百岁老人的话语,虽不华丽,却字字珠玑;他们的故事,虽不惊天动地,却感人至深。

家中有老,是个宝。让我们一起,以尊敬之心,去尊重每一位老人;以好奇之心,去探索每一个故事;以感恩之心,去珍惜每一次相遇。在这里,我们不仅记录故事,更传递情感;不仅传承智慧,更弘扬精神。

敬邀您,与我们一同走进《家中有老》,在字里行间,感受岁月的温柔,领悟生命的深邃。

□本报记者刘菁 通讯员刘玉婷 夏冯斌

在桂林市永福县堡里镇,有一位百岁老人黄建民,他不仅是当地的“十大健康长寿老人”,更是一位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抗战老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百岁老人的世界。

5月10日,时近中午,下着小雨的空气十分清新。记者见到黄建民老人时,他正坐在屋子里,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小雨,享受着宁静。1917年生的黄建民老人,今年已经107岁高龄,但他的精神状态却很好,见到记者一行,他充满好奇。“爷爷,吃过早饭了吗?”“我吃了,你们坐。”老人家满脸慈祥,口齿清晰地用桂林话回应记者。

在与老人及其儿子黄日荣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黄建民老人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年纪虽小却十分英勇的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战争中。作为一名随军的医护工作者,黄建民与他的战友们一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线,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当兵那年,在军营训练了一个礼拜左右,就从南宁转战湖南去打侵略者了,在追击过程中打了三天三夜,伤亡非常大……”在枪林弹雨中一路摸爬滚打,黄建民老人如今对当年的战况仍记忆犹新。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黄建民老人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考验。在战场上,他见证了无数的生死离别,也就此锻炼出了坚韧不拔的意志。战争结束后,他解甲归田,回到家乡永福县,娶妻生子,过上了平淡而宁静的生活。“现在我这个手指头,还有点麻的。”记者握着老人的双手,骨骼清晰而温暖,这手指的疼痛,替他铭记着那段浴血奋战的日子。

在堡里镇,黄建民老人是一位远近闻名、备受尊敬的百岁老人。“我们的族谱记录了十几代人了,整个黄家就是我的父亲年纪大!”黄日荣拿出一本泛黄的族谱,这本皱巴巴的族谱记录了十几代人的历史,见证了家族的生生不息。看着儿子拿出族谱,老人家接过来翻找起来,虽然动作缓慢,却很清楚自己的名字在哪一页。“这个就是我,上面这个是我爸爸。”老人虽然已过百岁,却能指着族谱上的内容,一字一句读出来。

黄日荣告诉记者,虽然父亲已年过百岁,却依旧能读书看报。“以前他还能自己烧柴火做饭,这两年腿脚不太好了,都是我们煮给他吃。他现在除了有点耳背,视力还是跟以前一样好。”黄日荣认为,这可能与老人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因为老人不抽烟、不喝酒,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他现在还是顿顿都要吃肉,我每天都要去帮他买爱吃的五花肉,他一天两顿能吃8两左右的肉。”

作为家族中的长者,黄建民老人一直以身作则,传承着家族的优良传统和家风。黄日荣告诉记者:“父亲常说,只有家庭和谐了,个人才能安心、健康地生活。”因此,黄日荣也一直努力地延续父亲传下来的家风,维护家庭的和谐氛围,与家人、邻居相处融洽。

对于老人长寿的秘诀,记者十分好奇,不禁开口询问。黄建民老人笑着说出四个字:“保持开心。”

黄建民老人超过百岁的人生可以称得上是一段传奇。他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告诉我们: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才能拥有健康长寿的人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