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桂林日報

參加過抗戰 感恩於生活 傳承良好家風

永福107歲老人黃建民的精彩人生

黃建民老人(右)和兒子黃日榮正在翻看族譜。記者劉菁 攝

黃建民老人。 記者劉菁 攝 ■開欄語:

在時光的長河中,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以百年的歲月爲舟,穿越了世紀的風浪。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是智慧的寶庫,是值得所有人尊敬的長者——百歲老人。

每一位百歲老人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經歷了時代的風雨。他們的故事,是對過往歲月的珍貴回憶,也是對未來生活的深刻啓示。

從即日起,《家中有老》專欄啓航,帶領您穿越時光的隧道,去探訪那些世紀老人的生活,去聆聽他們的故事,去感受他們的智慧,去觸摸他們心靈的溫度。

我們相信,每一位百歲老人的話語,雖不華麗,卻字字珠璣;他們的故事,雖不驚天動地,卻感人至深。

家中有老,是個寶。讓我們一起,以尊敬之心,去尊重每一位老人;以好奇之心,去探索每一個故事;以感恩之心,去珍惜每一次相遇。在這裏,我們不僅記錄故事,更傳遞情感;不僅傳承智慧,更弘揚精神。

敬邀您,與我們一同走進《家中有老》,在字裏行間,感受歲月的溫柔,領悟生命的深邃。

□本報記者劉菁 通訊員劉玉婷 夏馮斌

在桂林市永福縣堡裏鎮,有一位百歲老人黃建民,他不僅是當地的“十大健康長壽老人”,更是一位經歷過戰火洗禮的抗戰老兵。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這位百歲老人的世界。

5月10日,時近中午,下着小雨的空氣十分清新。記者見到黃建民老人時,他正坐在屋子裏,靜靜地看着窗外的小雨,享受着寧靜。1917年生的黃建民老人,今年已經107歲高齡,但他的精神狀態卻很好,見到記者一行,他充滿好奇。“爺爺,喫過早飯了嗎?”“我喫了,你們坐。”老人家滿臉慈祥,口齒清晰地用桂林話回應記者。

在與老人及其兒子黃日榮的交談中,記者瞭解到,黃建民老人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年紀雖小卻十分英勇的他,毅然投身到抗日戰爭中。作爲一名隨軍的醫護工作者,黃建民與他的戰友們一起,用血肉之軀築起了堅不可摧的防線,爲國家和民族的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努力。“當兵那年,在軍營訓練了一個禮拜左右,就從南寧轉戰湖南去打侵略者了,在追擊過程中打了三天三夜,傷亡非常大……”在槍林彈雨中一路摸爬滾打,黃建民老人如今對當年的戰況仍記憶猶新。

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黃建民老人經歷了無數次的生死考驗。在戰場上,他見證了無數的生死離別,也就此鍛煉出了堅韌不拔的意志。戰爭結束後,他解甲歸田,回到家鄉永福縣,娶妻生子,過上了平淡而寧靜的生活。“現在我這個手指頭,還有點麻的。”記者握着老人的雙手,骨骼清晰而溫暖,這手指的疼痛,替他銘記着那段浴血奮戰的日子。

在堡裏鎮,黃建民老人是一位遠近聞名、備受尊敬的百歲老人。“我們的族譜記錄了十幾代人了,整個黃家就是我的父親年紀大!”黃日榮拿出一本泛黃的族譜,這本皺巴巴的族譜記錄了十幾代人的歷史,見證了家族的生生不息。看着兒子拿出族譜,老人家接過來翻找起來,雖然動作緩慢,卻很清楚自己的名字在哪一頁。“這個就是我,上面這個是我爸爸。”老人雖然已過百歲,卻能指着族譜上的內容,一字一句讀出來。

黃日榮告訴記者,雖然父親已年過百歲,卻依舊能讀書看報。“以前他還能自己燒柴火做飯,這兩年腿腳不太好了,都是我們煮給他喫。他現在除了有點耳背,視力還是跟以前一樣好。”黃日榮認爲,這可能與老人平時的生活習慣有關,因爲老人不抽菸、不喝酒,保持着良好的生活習慣。“他現在還是頓頓都要喫肉,我每天都要去幫他買愛喫的五花肉,他一天兩頓能喫8兩左右的肉。”

作爲家族中的長者,黃建民老人一直以身作則,傳承着家族的優良傳統和家風。黃日榮告訴記者:“父親常說,只有家庭和諧了,個人才能安心、健康地生活。”因此,黃日榮也一直努力地延續父親傳下來的家風,維護家庭的和諧氛圍,與家人、鄰居相處融洽。

對於老人長壽的祕訣,記者十分好奇,不禁開口詢問。黃建民老人笑着說出四個字:“保持開心。”

黃建民老人超過百歲的人生可以稱得上是一段傳奇。他用自己的經歷和故事告訴我們: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人,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生活習慣,才能擁有健康長壽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