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贵港日报

港南区桥圩镇兴华小学 李顺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有着关键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是学生、教师、阅读文本之间进行有效对话的过程。”这启示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方法将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形成良性的互动,要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探究优化教学的策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生本理念 教学策略

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种真正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本进行课堂教学的教育方式。生本理念主张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科学的方式方法。生本理念与小学语文阅读的开展有着天然的契合,是值得教师探索与开发的一个方向。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既是生本理念的本质特征,也是小学语文阅读顺利开展的保证。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真正地将阅读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如:在课文《鲁滨逊漂流记》的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充分秉承生本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创新性思维。当然,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掌握的专业阅读知识还有所欠缺,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几个相关问题:①为什么主人公总是要去航海?②鲁滨逊在荒岛醒来后,第一件找到的东西是什么?③我们从鲁滨逊的身上可以学到什么?鼓励学生有重点地带着问题去阅读,并通过阅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学生能把枯燥的阅读看成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求知探索的过程,跟随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开展一段奇妙的旅程,在不知不觉中达到阅读的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除了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外,教师还应该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身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对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阅读作为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初始开展时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在开展指定阅读篇目《我要做个好孩子》的阅读教学时,故事的内容涉及到了不同代际之间的家长与孩子思想的碰撞,这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营造相关的情境,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科学的方法指导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角

生本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还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来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给予学生专业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保证学生的阅读顺利进行。针对同一篇阅读作品,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见解,教师不要过早地评价学生的对错,而是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在同龄人的智慧碰撞中摩擦出火花,这也是阅读教学的魅力所在。教师要将作品的深层意蕴,也就是对善良、美好、诚信的歌颂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深意,真正将作品看透,成为阅读课堂的主角。

4.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信息时代,小学语文的教学也逐渐应用科技,迈向智能化。在网络的帮助下,教师可以用新鲜有趣的方式教学。以学习《蛇与庄稼》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首先,让学生利用网络大数据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蛇的生活习性、庄稼和蛇的关系等。接着,让学生从更高层次来理解文章,如分析动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画出蛇、田鼠、庄稼之间的生物链关系。最后,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对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在了解庄稼中植物和动物的关系后,再去了解湖泊、河流中植物和动物的关系等。如果有条件,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讲述人与动物关系的纪录片来加深理解文章的内容。利用网络教学,能大大丰富课堂的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教育的规律,生本理念是一种与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全然不同的思想,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生本理念是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全新方向,值得教师努力尝试与探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