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港日報

港南區橋圩鎮興華小學 李順

摘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整體提升有着關鍵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教師、閱讀文本之間進行有效對話的過程。”這啓示在小學語文閱讀訓練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運用方法將學生與閱讀文本之間建立有效的聯繫,形成良性的互動,要明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價值,探究優化教學的策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生本理念 教學策略

生本理念指的是一種真正把學生作爲課堂的主人,以學生爲本進行課堂教學的教育方式。生本理念主張一切爲了學生,一切從學生出發,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充分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它的有效開展必須遵循科學的方式方法。生本理念與小學語文閱讀的開展有着天然的契合,是值得教師探索與開發的一個方向。基於此,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1.充分認識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充分認識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這既是生本理念的本質特徵,也是小學語文閱讀順利開展的保證。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真正地將閱讀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充分開發學生的潛力。如:在課文《魯濱遜漂流記》的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充分秉承生本理念,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創新性思維。當然,由於小學階段的學生掌握的專業閱讀知識還有所欠缺,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教師進行專業的指導。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設置幾個相關問題:①爲什麼主人公總是要去航海?②魯濱遜在荒島醒來後,第一件找到的東西是什麼?③我們從魯濱遜的身上可以學到什麼?鼓勵學生有重點地帶着問題去閱讀,並通過閱讀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學生答案。這樣,學生能把枯燥的閱讀看成是一個充滿樂趣的求知探索的過程,跟隨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開展一段奇妙的旅程,在不知不覺中達到閱讀的目的。

2.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除了要充分認識並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外,教師還應該有意識地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自身求知慾在一定程度上對課程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閱讀作爲小學生語文課程學習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學生成長過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初始開展時期,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在開展指定閱讀篇目《我要做個好孩子》的閱讀教學時,故事的內容涉及到了不同代際之間的家長與孩子思想的碰撞,這也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教師在教學時,可以爲學生營造相關的情境,鼓勵學生講出自己生活中的故事,相互交流,通過這樣的環節,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無形之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科學的方法指導讓學生成爲閱讀的主角

生本理念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還應該遵循的一個原則:教師要運用科學的指導方法來引導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爲閱讀課堂的主角。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給予學生專業的閱讀方法的指導,保證學生的閱讀順利進行。針對同一篇閱讀作品,由於思維方式的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要過早地評價學生的對錯,而是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探討,在同齡人的智慧碰撞中摩擦出火花,這也是閱讀教學的魅力所在。教師要將作品的深層意蘊,也就是對善良、美好、誠信的歌頌傳達給學生,讓學生了解作品的深意,真正將作品看透,成爲閱讀課堂的主角。

4.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信息時代,小學語文的教學也逐漸應用科技,邁向智能化。在網絡的幫助下,教師可以用新鮮有趣的方式教學。以學習《蛇與莊稼》爲例,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閱讀教學。首先,讓學生利用網絡大數據初步理解文章的內容,比如蛇的生活習性、莊稼和蛇的關係等。接着,讓學生從更高層次來理解文章,如分析動物和植物的共生關係,畫出蛇、田鼠、莊稼之間的生物鏈關係。最後,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對學生進行擴展閱讀,在瞭解莊稼中植物和動物的關係後,再去了解湖泊、河流中植物和動物的關係等。如果有條件,可以給學生觀看一些講述人與動物關係的紀錄片來加深理解文章的內容。利用網絡教學,能大大豐富課堂的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的興趣需要。合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閱讀教學是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總而言之,小學階段的閱讀教學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徵以及教育的規律,生本理念是一種與以往傳統的教學理念全然不同的思想,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把課堂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生本理念是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全新方向,值得教師努力嘗試與探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