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塔智能體、“深海一號”能源站、馬蹄形盾構機……在5月10日至5月14日舉行的2024年中國品牌博覽會上,“大國重器”集中亮相、“科技利器”持續上新、品牌出海步履堅實,展示了國資央企的新動向和中國品牌的新活力。

圍繞創新,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近期動作頻頻。下一步,將加快完善體制機制,優化創新體系超前佈局,特別是加大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建設力度,力爭在量子信息、6G、深地深海、可控核聚變、前沿材料等領域取得一批原創成果。

邊緣計算、AI算法、行業大模型、鐵塔智能體……走進中國鐵塔展臺,一座掛載着廣播、氣象、無人機巢等諸多設備的鐵塔模型引人注目,生動展示了其豐碩的創新成果。

現場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國鐵塔強化人工智能算法、6G等關鍵技術攻關,充分利用超過210萬站址資源“點多面廣、站高望遠、配套齊全”的優勢,形成了鐵塔共享平臺和中高點位實用物聯網平臺。目前已有超22萬座“通信塔”升級爲“數字塔”,廣泛服務於環保、農業、交通等40多個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領域。

“科技利器”賦能千行百業,“大國重器”展現硬核實力。首次亮相中國品牌博覽會的中國海油帶來了“深海一號”能源站模型、“綠能港”沙盤及“璇璣”系統實物模型等22件展品,讓前來“打卡”的觀衆深入瞭解海洋能源全鏈條前沿科技成果。

據介紹,“深海一號”大氣田是我國迄今爲止自主發現的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它的投產標誌着我國海洋石油勘探開發能力實現從300米深水到1500米超深水的歷史性跨越。目前“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正在全面建設,是我國首個深水高壓氣田項目。

南方電網展出世界首臺兆瓦級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裝置“南鯤”號以及電力行業首個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國家電投CAP200T一體化小堆模型首次和公衆見面,未來可廣泛用於居民供暖、海水淡化等領域;中鐵裝備研發世界首臺馬蹄形盾構機、世界最大直徑矩形盾構機等創新產品,遠銷全球30餘個國家和地區……與去年相比,今年參展央企數量從38家增加至52家,中國品牌實力更強、市場也更廣。

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離不開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科技的創新。

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進國有企業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指導意見》。隨後,國務院國資委遴選了首批29戶“重點支持類”原創技術策源地企業先行先試,推動央企開展創新統籌謀劃與系統部署。2023年,央企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兩年破萬億元。

今年央企創新佈局力度進一步加大。國務院國資委日前開展第二批央企原創技術策源地佈局建設,在量子信息、類腦智能、生物製造等36個領域,支持40家央企佈局52個原創技術策源地。兩批佈局後,共有58家央企承建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

記者注意到,央企在創新方面也動作頻頻。例如,中國鐵塔統籌佈局了14個科技創新領域,加大對邊緣算力網絡、視頻AI算法,中高點位物聯網、能源新材料、能源互聯網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組建成立中國鐵塔雄安、南京、天津、鄭州、杭州、成都六大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中國華電高標準建設3個全國重點實驗室華電分室,加強燃機、氫能、工控軟件、人工智能等4個創新聯合體以及“賽馬爭先”創新平臺建設。

下一步,如何深入推進國資央企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在4月底的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現場推進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建議相關企業今年上半年對創新體系進行一次全面梳理、審視,該調整的調整、該優化的優化。要對基礎研究、前瞻性顛覆性研究,建立中長週期考覈和差異化支持制度。

據瞭解,國務院國資委將推動央企加大第一、二批策源地建設力度,結合實際加快推進“鼓勵關注類”策源地建設,深入實施“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等11個行動計劃,推動央企持續完善創新體系、增強創新能力、激發創新活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