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銀行2023年利潤能夠雙位數增長,主要是通過營收增長以及減少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力度來共同拉動的。

文|每日財報張恆

上月末,新晉“萬億級”城商行的成都銀行,終於攜2023年年報及今年一季度業績報告姍姍來遲,給翹首以盼許久的投資者們呈現了一份超預期且十分喜人的”成績單“。

具體來看,2023年成都銀行實現營收和歸母淨利分別爲217.02億元、116.71億元,各自同比增幅7.22%、16.22%,已連續兩年盈利破百億。

2024年第一季度,成都銀行繼續保持穩健增長,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6.27%和12.83%,爲新的一年開了一個好局。

隨着可圈可點的核心業績數據一一“浮出水面”,在披露業績報告的第二天,4月25日成都銀行的股價一度攀升4.63%,而且,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成都銀行股價也繼續保持着上揚態勢,截至5月10日,成都銀行股價收於15.35元/股,達到自2022年7月以來的新高點。

不過,看問題始終是要更加全面且辯證,才能深入瞭解事物的兩面性、發展性、內部及相互之間的聯繫性。實事求是而言,在成都銀行表現亮眼的基礎業績背後,也蘊藏着一些隱憂。

接下來,我們將從盈利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以及零售轉型三個維度進行全面分析。

利潤增長背後,有喜有憂

可以這麼說,成都銀行2023年利潤能夠增長,主要是通過營收增長以及減少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力度來共同拉動的。

從收入構成來看,成都銀行在去年實現營收較好增量,主要歸功於淨利息收入和非息收入都實現較好增長。其中2023年利息淨收入176.54億元,同比增長6.87%,佔營收比重81.34%,與2022年末的81.61%基本持平;實現非利息淨收入40.48億元,增幅8.73%。

但是,在非息收入中,有幾項重要指標分化較爲明顯。比如,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在下滑,同比下降2.25%至6.62億元。

但好在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兩項指標所做的傑出貢獻,挽回了不利局面。數據顯示,去年成都銀行實現投資收益31.74億元,同比增長23.45%。主要得益於該行在2023年提升金融市場業務收益貢獻度,債券投資規模突破2300億元,資本利得逐年攀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則同比大增了192.91%至15.77億元,所給淨利潤增長貢獻的比重提升至8.93%。

值得一提的是,“家底”足夠殷實,是銀行在逆週期下的“過冬”儲備糧,從而不會引發淨利潤的較大幅度波動。正是如此,成都銀行盈利能夠實現較好增長,也是拿出部分“餘糧”才實現的。

具體來看,去年該行計提了19.79億元的信用減值損失,較2022年減少計提了約14.06億元,佔淨利潤7.93%。而這其中主要得益於成都銀行連續兩年壓縮債權投資,2022年其減少債權投資準備5.34億元,到了2023年則繼續減少了8.59億元。

不過,持續通過拿出債權投資這部分“餘糧”來抵禦持續下行淨息差影響,從而保住利潤的方式,顯然是不足的。

這是因爲目前成都銀行所儲備的債權投資準備餘額也並不太夠,且在持續消耗當中。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該行債權投資準備餘額爲23.48億元,較2022年末的32.07億元,大幅減少了26.79%。

針對去年債權投資準備餘額大幅縮減情況,成都銀行方面對《每日財報》解釋道:本行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採用預期信用損失法計提減值準備,建立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基於客戶違約概率、違約損失率等風險量化參數,計量各類資產預期信用損失,並以此爲基礎及時、足額地計提貸款減值準備。本行債權投資包括標準化債券投資、以及比照貸款管理的非標投資業務,按照監管導向,本行對於非標類投資業務逐步壓縮,2023年末非標投資業務餘額較2022年末餘額已大幅減少,減值準備餘額也相應減少了,由此造成債權投資減值準備的縮減。

因此,在“餘糧”並不多的情況下,如果整個大的金融市場未來繼續保持低利息差,成都銀行要想規避影響,使其利潤保持穩定增長,或許可以降低本就位於高位的撥備覆蓋率來進行調節。

實際上,一直以來成都銀行撥備覆蓋率是非常優秀的,去年撥備覆蓋率爲504.29%,比2022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連續兩年超過500%。要知道整個行業內撥備覆蓋率超過500%的才僅有三家銀行,其他兩家爲杭州銀行和蘇州銀行。

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其撥備覆蓋率則小幅縮減到了503.81%,仍彰顯了較爲良好的風險抵禦能力,依舊有較大釋放利潤的空間。

不良率持續壓降,風控能力仍待加強

我們知道,風險控制能力會決定一家銀行能走多遠,更會對銀行淨利潤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先來看業內最爲關注的貸款不良率,成都銀行去年的不良率爲0.68%,與2022年相比,減少了10個BP。這種壓降勢頭也延續至了今年,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其不良率依舊縮減了2個BP至0.66%。

與同賽道中的不少商業銀行對比,成都銀行低位數值不良率其實是非常有競爭力的,不僅低於國有六大行,甚至比一直以來很優秀的杭州銀行、寧波銀行要低很多。而且與自身相比,成都銀行近年來不良率也持續保持着下降趨勢。

再來看未來會產生不良的主要“蓄水池”,去年成都銀行關注類貸款餘額和佔比均有所下降,表現也算很可觀了。其關注類貸款餘額爲25.53億元,同比減少了3.11億元,佔比同比壓縮了5個BP至0.41%。

然而,我們將去年成都銀行的逾期貸款餘額和重組貸款餘額進行加成,再與不良餘額進行對比,不難發現竟然有高達20多億元的缺口。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成都銀行逾期貸款餘額爲49.88億元,同比增幅高達26.63%;同期重組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小幅縮減至16.35億元,兩項指標總和爲66.23億元。

而彼時其不良貸款總額同比增長了12.21%至42.38億元,與以上數值相比,也就是說,去年成都銀行還有約高達23.85億元的逾期沒有計入進不良。如此看來,其對不良的認定偏鬆弛,風控能力還有待加強。

《每日財報》針對該問題向成都銀行進行求證,該行也回覆稱:“本行按照《商業銀行金融資產風險分類辦法》,以評價借款人履約能力爲核心,審慎進行貸款風險分類。貸款逾期後風險分類一般不高於關注類,2023年末本行對逾期超過90天的35.36億元貸款均已納入不良管理,對逾期未超過90天或尚未逾期的貸款,若符合不良認定標準的,也已納入不良貸款管理。而對於重組貸款,本行嚴格按照審慎原則進行風險分類,重組貸款風險分類不高於關注類,對符合不良認定標準的已納入不良貸款管理,截至2023年末,16.37億元重組貸款中,11.93億元已納入不良貸款管理。”

事實上,對不良把控的較寬鬆,從該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變化也可以窺見一二。截至2023年末,該行的房地產業不良貸款餘額達到11.74億元,較2022年末的7.64億元大幅增長了53.66%。與此同時,房地產貸款不良率已經上升到了3.04%,增長了64個基點,躍升爲該行不良率第三高的行業。

但即便如此,成都銀行不僅沒有對房地產貸款進行壓降,反而還是持續加大投放力度,截至年末的房地產業貸款餘額爲385.55億元,較年初增加了67.48億元,是該行的第五大貸款行業。

在當下房地產風險敞口還未真正結束的形勢下,成都銀行又對該行業的客戶加大了貸款投放力度,可能會爲未來的資產質量埋下了風險隱患。

對此,成都銀行還重點表示,該行在房地產貸款投放和管理上一直堅持“優選區域、優選客戶、優選項目”,加強資金封閉管理,嚴控新增風險。今年以來也繼續針對涉房貸款風險再次進行了專項排查,從排查情況看,目前資產質量總體處於可控範圍。

大零售業務下滑明顯,轉型成效也待觀察

除了對不良把控鬆動帶來潛在的風險外,近年來一直被成都銀行用來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的大零售業務,在2023年的表現也並不太出衆。

時間再往回看,早在2019年,成都銀行就提出了向“數字化、精細化、大零售”轉型的發展戰略,至今已走過五個年頭了。去年年報中,成都銀行董事長王暉在開篇致辭中這樣寫到:2023年,我們紮根川陝渝沃土,以更有力的金融自覺、更廣闊的金融視角、更深刻的金融洞察,傾力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持續拓展政務金融業務、實體業務、零售負債業務“三大護城河”戰略縱深,“穩定存款立行、高效資產立行”經營根基不斷加固。

短短几句鏗鏘有力的隻言片語,足以說明了成都銀行在大零售轉型領域大展拳腳的決心。只是儘管其付出了諸多努力,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顯露而出,需要成都銀行儘快修復。

我們知道,零售消費貸款和財富管理業務,一直被業內認爲是銀行機構零售轉型的重要抓手,這兩項業務的均衡發展,於成都銀行而言當然也格外重要。

零售消費貸款方面,去年成都銀行實現個人消費貸款及其他的餘額爲180.22億元,雖然增速高達41.29%,但在整個個人貸款及墊款中的佔比仍只有14.61%。

而彼時佔據個人貸款大頭的依然是個人購房貸款業務,去年餘額爲914.93億元,在個貸中佔比高達74.18%。也就是說,成都銀行的零售貸款業務似乎依舊在很大程度上高度依附於房地產市場,與個人零售消費貸業務差距非常明顯。

因此,成都銀行還需要通過多種措施來激發個人消費貸款的積極能動性,儘快提升該業務對整個零售貸款的貢獻力度。

此外,成都銀行的零售貸款還面臨着收益率較低的困擾。2023年,該行的零售貸款平均利率爲4.28%,不僅同比下降了58個BP,而且還低於該行對公貸款平均利率42個基點。

更是與同爲A股上市城商行對比,其零售貸款收益率也處於較低水平。比如,2023年寧波銀行個貸收益率高達6.34%;青島銀行爲5.39%;杭州銀行爲4.6%。

財富管理方面,成都銀行的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也出現了較大滑坡,對整個中間業務收入提振程度並不高。去年其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僅有6.62億元,同比減少2.25%,主要原因在於同期手續費及佣金支出快速增長、理財及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下降。

其中,2023年手續費及佣金支出爲0.89億元,同比增長47.99%,主要因代理業務手續費支出增加。取得手續費及佣金總收入爲7.51億元,同比僅增長1.9%,而其中佔據着成都銀行中收業務收入大頭的理財及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嚴重拖了後腿,同比下降了9.8%,只有4.05億元的收益。

對此,成都銀行對《每日財報》表示,該行接下來將從以下多個維度來提振大零售業務。

一方面,繼續堅持穩健審慎,不斷提升“芙蓉錦程”系列理財產品市場競爭力,鞏固“長贏抗跌”的收益優勢和“穩健理財”的品牌形象,推動理財產品規模穩步增長。同時加強研究分析工作,綜合採用多種資產配置策略,提升理財產品整體收益。

另一方面,未來,成都銀行計劃加強與金融市場、資產管理、個人金融、公司投行等業務聯動,推動業務展業並上量。同時優化運營管理,完善系統功能,提高運營工作效率、服務質量和信息化水平。

總的來說,成都銀行去年經營業績有喜有憂,雖然整體業績很優秀,但同時也需要加強對不良的把控,以及想方設法持續深度推進零售轉型並落到實處,這也是目前成都銀行管理層所面臨的些許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