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二A股縮量整理。投資者對A股短線走勢分歧較大,週二盤前刷到的自媒體小視頻,不是“苦口婆心”地提示說馬上就要暴跌,就是“信誓旦旦”說即將出現大漲。

但顯然,行情既沒有那麼悲觀,也不至於如此樂觀。在國內外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A股或能保持中線向好格局,但短期內的震盪、反覆、拉鋸也是難免的。

週二多空力量似乎達到了短暫平衡,特別是從股指表現看,各大指數波動都明顯收窄,感覺“上有阻力、下有支撐”,而事實上,卻是暗流湧動。

首先,大盤整體表現穩健,比預期要強一些。此前我們列舉了週一盤面的四個不利特徵,故週二大盤有不小的壓力,但股指調整幅度甚微,成交量萎縮。

這說明,多頭一方面耐心消化短線壓力,一方面也注意把握調整的分寸,不令股指出現大的回撤,這樣一來拋壓自然減少,投資者心態也趨於穩定。

其次,多方掌控大盤的能力很強,控制着市場的節奏。前兩個交易日都是滬強深弱,個股也連續降溫,故週二多方有意識地對中小盤股多加維護。

倒不是刻意拉昇雙創板指數,而是加大了對個股的呵護,全市場有約三分之二個股上漲,就反映了多方的態度,而權重股在週一出力後,週二低調整理。

兩市權重前10股,有9只是跌的,週一表現搶眼的中字頭如中國西電、中遠海發、中國中車等跌幅還比較大,但即使如此,滬指也走得很穩。

滬指目前已在高位橫盤5個交易日,在國內外消息面偏空的背景下,顯得相當頑強、有韌性,而且上週一的缺口始終未補,故有理由相信,蓄勢後仍將上行。

第三,個股企穩回暖,熱點可圈可點。週二個股漲多跌少,終結了連續兩個交易日的普跌格局,且熱點炒作力度有所增強,科技類企穩回升,這也是好現象。

回到前面說的多空分歧,認爲市場要大跌的,主要理由是我們經濟、社會所承受的外部壓力較大,同時外圍“黑天鵝”事件或已風雨欲來。

但是,必須看到,目前A股整體估值較低,在全球範圍屬於價值窪地,加上國內股市政策面已發生重大轉變,多項旨在提振市場的利好舉措也在陸續實施。

所謂的“黑天鵝”是不確定的,而A股內生性上漲動力卻是確定的,那麼投資者儘可以擁抱確定性,暫看淡不確定性,只需適當防範、有所準備即可。

(快報證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