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施芳

“这校门口的墙面重新装修了,不仅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历史,还讲了好多地区历史故事,边等孩子放学边学历史文化,还挺长知识的!”近期,家住中关村街道的刘奶奶在接送孙子上下学的路上,有了新发现。

刘奶奶所说的文化墙位于中关村南二街,是环抱着中关村第一小学的南墙和东墙,文化墙总长140米,附近的居民路过时,不少人都被文化墙上鲜亮的颜色和图文所吸引,纷纷驻足仔细观看。“新中国与保福寺小学”“向现代科学进军”“科学家精神的火种”“投身改革开放大潮”“追逐新时代的星辰大海”“中关村的闪亮精神”……墙面上六大主题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展开,每个主题都以章节概述、地区历史、学校故事的形式串联,展现了随着时代更迭,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们发扬爱国、创新、求实、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团结奉献、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为了与学校的整体风格更和谐,我们选用了与一小logo同色的橙、红、蓝三色为文化墙的主色调,明快鲜亮的颜色不仅引人注意,也展现了学生们阳光向上、积极乐观的态度。”中关村第一小学负责人介绍:“中关村一小有着丰厚的办学历史,这里培育了很多科技工作者,也是中国科学院早期人才培养基地。今年重新整修围墙的时候,我们希望将其改造成一个能同时展现学校‘科学启智、教育立身’特点与地区科学家精神特色的宣传阵地,为此,我们找到属地中关村街道做内容与设计支持。”

“中关村村史馆作为我们街道的社区博物馆,为文化墙提供了大量关于学校历史、区域文化、科技创新等图文素材。临街墙面作为城市公共区域空间,不仅具备隔离区块的功能,也赋予了让居民、师生、家长了解地区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承的文化属性。”中关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为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中关村街道积极建设社区文化综合体——中关村村史馆,深入挖掘历史、举办特色展览、传承弘扬精神,打造了一批具有中关村特色的文化品牌。中关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未来以村史馆为圆心,辐射带动区域内各个院所与企业的展馆成为传播区域文化的共同体,将小巷墙面、小微地块等城市公共空间作为文化宣传微展厅,充分发扬以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等组成的中关村人的精神谱系,充分发挥科技与文化融合助推高质量发展作用,以高质量的文化阵地建设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