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寧燕 威海報道

5月8日上午,威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威海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申屠青,威海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華明介紹威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審判相關工作情況。

勞動關係是最基本的社會經濟關係,構建和諧的勞動關係是建設安定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是維護廣大勞動者根本利益、推動社會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近年來,爲妥善調處勞資糾紛,保障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威海市人力資源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良好法治保障,全市法院不斷探索依法化解勞動爭議糾紛的方式方法,規範勞動用工行爲,維護和諧的勞動用工秩序。

立足審判職能,不斷提高審判質效

2023年,全市法院共受理一審勞動人事爭議案件1559件,同比上升45.97%,審結1489件,結案率95.5%,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609件,佔比41%。市法院受理二審勞動人事爭議案件317件,同比上升20.99%,審結318件(含2022年未結案件),其中以調解、撤訴方式結案56件,佔比18%。

案件數量呈現上升態勢。近年來,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入,加之新冠疫情帶來的影響,全市法院新收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增幅較大,其中因企業停產停工未及時發放勞動報酬、不規範用工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案件趨增。

複合型案件佔比增加。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訴訟請求日趨複雜,訴訟請求單一的案件比例下降,多個訴訟請求一併在一個案件中提出的情況增加。新收一審案件中,複合訴訟請求案件佔比48.25%,大量案件涵蓋了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或賠償金乃至社會保險等多項訴訟請求。

新類型勞動人事爭議案件逐漸增多。與傳統的欠薪、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等糾紛不同,新類型勞動人事爭議涉及的法律關係更爲複雜。隨着“互聯網+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對快遞小哥、網絡主播、網約車司機等從業人員的勞動關係判斷,對審判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因關聯企業用工混同、異地繳納社保,以及部分企業爲降低用工成本採取出借資質、外包等方式規避用工主體責任等問題,案件審理難度進一步增大。

健全多元機制,不斷提升解紛實效

構建多元架構、做實聯合預防。威海市法院與市總工會、市人社局、市司法局共同紮實推進“四方聯動•和諧威海”勞動爭議聯合預防化解工作,在全市範圍內建立“四方聯動”的協調化解勞動爭議機制,健全完善工會調解、勞動仲裁、行業調解等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實現各方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協調聯動的常態化工作格局,既有效化解矛盾,又充分實現了人民羣衆“最多跑一次”的美好期待。

深化府院聯動、做實裁審銜接。威海市法院、市人社局聯合印發《關於加強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與訴訟銜接機制建設的實施方案》,規定了統一受案範圍、法律適用以及加強程序銜接、信息共享、聯合培訓、分析通報、聯席會議、設立“微法庭”等十個方面的工作措施,建立裁審銜接的長效機制。與市人社局舉辦座談會,就勞動監察、社保稽覈、勞動仲裁、勞動爭議審判在規範企業用工、維護勞資雙方權益等方面更好發揮各自職能作用進行研討,達成聯動共識。與市勞動仲裁委員會開展同堂培訓、業務研討,不斷統一裁審標準。

轉變審判理念、做實實質解紛。牢固樹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理念,堅持調解優先、調判結合,把調解、釋法明理和督促履行貫穿辦案全過程。構建羣體性勞動人事糾紛信息預警機制,對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的案件,做到早發現、早通報,必要時藉助“四方聯合”力量共同化解矛盾,減少羣體性案件的發生。對經過仲裁、審判後仍無法實現“案結事了”的案件,及時藉助“四方聯動”相互配合,共同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盡最大努力實現“案結事了政通人和”。

延伸審判職能,不斷提升司法能動性

加大司法宣傳力度。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用工管理不規範的中小微企業開展走訪,送法進企業,與市勞動仲裁委聯合到企業、園區舉辦勞動用工方面的法律講座、提供法律諮詢。同時將普法宣傳融入勞動爭議案件審理全過程,引導當事人知法、明法,理性提出訴辯主張;邀請行業協會、用人單位、勞動者代表等旁聽勞動爭議案件的庭審,以案講法,助推勞動爭議化解在用人單位內部,最大限度發揮案件審判的教育、引導作用。

堅持判後答疑制度。對矛盾較爲突出的案件,在案件判決後對當事人進行答疑釋法,並跟蹤瞭解案件後續進展。對勞動爭議多發、勞動用工制度明顯不健全的企業,提醒督促企業建立健全人事管理、薪酬福利、績效考覈等制度,有效保障員工合法權益,預防勞資糾紛。

加強司法建議工作。對辦案中發現的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問題,向相關部門、企業提出司法建議,促進企業依法依規進行人力資源管理,預防化解勞動爭議,爲營造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發揮了應有的司法職能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