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父母心,樂善好施。”醫者對待患者應當有一顆如同父母一般的仁愛之心,爲醫行醫也是對於患者生命的一種給予,正如父母對待自己的孩童一樣。她總是會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與患者進行必要的交流、及時解決患者的疑慮。在各個病房之中,也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就是成都西南腦科醫院專家——左劍。

左劍,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資深會員,中國民政醫學專家庫專家,1977年畢業於山東醫學院醫療系,先後在神經內科從事教學、科研、臨牀工作43年,在覈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享受廳級拔尖人才津貼,連年被評爲醫德醫風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

擅長:中風偏癱、腦梗塞後遺症、腦出血後遺症、腦外傷後遺症、神經損傷、脊髓損傷(截癱)、脊炎、肌營養不良、格林巴利綜合徵、腦癱、腦發育不良、植物人促醒、帕金森病、特發性震顫等神經系統疑難疾病的病情診斷及康復治療。

左劍常說熟能生巧。只有在反覆進行大量的臨牀實踐基礎上纔有可能突破常規,建立新的規範,而這往往需要漫長而艱苦的努力,而難耐寂寞者很難會靜下心來實現這種突破。如果僅僅滿足於寂寞而平凡的工作,將永遠也不可能成爲理想的醫生。好醫生應該學會在忍受寂寞的前提下不甘平庸,成功總是更加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只要你不甘平庸,你就要加倍地勤奮。

從醫者必須要技術精湛。因爲醫術是“至精至微之道”,告誡人們醫不是隨便可以學的,醫生更不是隨便可以當的,人命關天,學醫的人就必須要樹立“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和甘願奉獻的精神。只有堅持終身學習新技術,吸收新信息,總結新經驗,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在臨牀治病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爲一個醫生,應該時刻爲病人着想,左劍經常這樣設想,“假如我是一個病人或病人的家屬怎麼辦?”老年病科的病人往往是活動有困難的,有些只能由家屬來隨診諮詢。如果能給這些老年患者帶來一點點的幫助,對於他們來說也是溫暖的。“只要我能做到的,我一定盡力去完成,救死扶傷是我們醫生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作爲醫者,重要的是醫術以及對於患者負責的態度。左劍醫生就是始終重視對患者負責,保證自身的醫術水平。但她也並非只做到這一點,她認爲職業不僅僅是冰冷的操作,更加應當是帶有關懷。“醫者的仁心與醫術是密不可分的。”作爲醫者,不光有醫術,更應當有“醫者父母心”的體悟,這是左劍醫生始終踐行的信條。

責任編輯:吳英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