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房地產,突傳重磅利好!  

地產股暴漲!

截至上午收盤,A股延續縮量整理,房地產板塊可以說是獨領風騷。光大嘉寶、天地源、雲南城投等漲停,我愛我家、招商蛇口、中交地產、濱江集團、保利發展、特發服務、天保基建、南國置業、大名城等漲超5%。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消息面上,市場上流傳兩大利好:

首先,市場傳出,相關部門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即讓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購買尚未售出的存量住房。該方案可能會讓銀行提供貸款。需要注意的是,類似的方案已經傳過幾個版本,但至今皆未見官方證實。

其次,今天還流傳着一則涉及息口方向的消息:如果歐洲央行如期降息,中國央行可能會在6月份下調利率。因爲,在歐洲央行之後降息可能會降低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今天MLF維持量價平穩,但若後續降息,必然會利好房地產市場。

地產股暴漲

今天早盤,地產股漲瘋了。截至午盤,房地產板塊共有光大嘉寶、天地源、雲南城投和我愛我家四隻漲停。而值得關注的是,一隻標誌性的股票——招商蛇口亦接近漲停。保利、萬科亦有不俗表現。房地產ETF飆升近4%。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早盤,市場上流傳着兩條未經證實的消息。

首先,市場流傳的消息稱,相關部門正在考慮一項計劃:即讓各地的地方政府購買尚未售出的住房。

其實,自從4月30日高層會議提出“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以後,市場對通過“政府收儲存量房產以緩解市場壓力”賦予期待。而且,在3月份的時候,券商中國就做過類似的報道,當時的傳聞指出,有關部門已經在籌劃類似的動作。不過,截至目前,並未有官方出來證實此事。

其次,息口方向上亦有一些預期開始發酵。5月15日,爲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開展20億元7天期逆回購及1250億元1年期MLF操作,中標利率與此前一致,分別爲1.8%、2.5%。因當日有20億元逆回購及1250億元MLF到期,本月MLF實現“等量平價”續作。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降準降息窗口仍需後移。而就在此時,亦有一個預期釋放了出來。有外圍分析師認爲,如果歐洲央行如期降息,中國央行可能會在6月份下調利率。因爲,在歐洲央行之後降息可能會降低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而且,中國降息的理由(刺激消費、貸款需求和國債發行)也比較充分。如果利率如期下行,亦有利於房地產市場的復甦。

可行性有多高?

那麼,收儲存量房的可行性究竟有多高呢?

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末我國存量住房面積約爲295億平方米。再加上2021、2022年分別有8.6億平方米、10.0億平方米的商品住宅竣工面積,截至2022年末,我國存量住房面積約爲313億平方米。同時,據住建部此前數據,我國住房空置率約爲15%。

據天風證券估計,2022年底空置二手房面積約有47億平方米,考慮到近年來新增需求也在消化空置的存量住房,估計2024年3月空置二手房面積約有44億平方米。即使不考慮房企待開發土地面積,只考慮新房廣義庫存(房企已開工未銷售的住宅)和能成爲有效供給的空置二手房,目前廣義住房庫存也有26.3億平方米。其中,新房廣義庫存約爲15.3億平方米(假設可售比爲98%);有效的空置二手房面積約爲11億平方米(假設空置二手房僅有25%能成爲供給)。

天風證券認爲,政府收購存量住房理論上可以降低庫存水平,緩解房地產市場的下行壓力,並通過更改用途爲保障性住房來實現三大工程的部分目標。但要起到託市作用,則需將住宅去化週期壓降至18個月以內。而要把住房去化週期壓降到18個月以內,需要去掉約7.4個月的庫存,這對應了7.7億平方米銷售,約佔廣義住房庫存的29%。

從房地產整個板塊來看,其實亦有一些積極信號。來自國聯證券的數據顯示,2023年至2024年一季度,房企淨資產收益率觸底趨穩,央國企韌性顯現2023年淨資產收益降幅收窄至-1.17%,2024年第一季度轉正,央國企表現優於其他企業。資產結構持續優化,2023年板塊資產負債率降至75.98%,央國企引領穩槓桿,2024年第一季度進一步降至75.69%。淨負債率方面,2023年板塊增幅爲2.69%,較2022年增幅收窄5.45%,央國企淨負債率略有下降。預收款佔比下滑加劇現金風險,央國企表現較好,存貨結構優化策略見成效,在存貨比重控制上優於其他房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