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資者對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核心資產興趣濃厚。

恒生國企指數年初至今漲幅已達到16.5%,領漲全球主要股市,A股上證指數滬深300年初至今漲幅均在6%左右。近期,A股和港股明顯反彈,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關注度走高,

“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5月14日,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說,諸多不確定性下,此前兩年,國際投資者對中國項目出手較少,但目前已有可喜變化。

他認爲,中國經濟持續復甦、監管政策更趨清晰,疊加市場已經在過去一段時間充分進行了再評估,海外投資者認爲“在有選擇的一些標的上,中國資產還是值得投的。”

近期,極氪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市場數據顯示,該項目爲近三年中概股赴美最大IPO,備受市場關注。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等擔任聯席主承銷商。

海外投資者關注中國資產

過去三年,全球資本市場震盪調整。A股市場自去年下半年亦經歷了打磨“市場底”、反彈回升等過程,市場對北向資金動態、中國資產吸引力等高度關注。

近期的A股市場方面,指數震盪上行,成交維持高位。有分析稱,近期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資產關注度較高,在美、日、歐、印等主要股市偏震盪環境下,A股和港股明顯反彈。

“在國際投資者看來,A股市場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市場,既有高質量的上市公司,也有較爲充沛的流動性。”王亞軍表示。“不管是做項目的交易,還是做二級市場的交易。”

進一步來看,他提到,海外投資者對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核心資產興趣濃厚,消費也是投資者關注的板塊。

王亞軍認爲,市場功能需要進一步完善,需要有多方、多產品的參與,需要融資、減持等功能,需要多空力量博弈。

市場需要有標誌性IPO項目

去年底,王亞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國際投資者中的一部分正在看高質量的項目,爲中國經濟復甦做準備。與2019年、2020年相比,國際資本挑選項目的標準有了變化,對項目的質地更爲挑剔。

國際投行亦感受到了海外和A股IPO市場的變化。

“過去三年,我們經歷了IPO市場的變化。”王亞軍援引數據提到,此前,中國企業在海外平均每年IPO融資約500億美金,2023年變爲不到90億美金,跌幅八成多。

據市場數據,2023年全球IPO市場共錄得625宗20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集資額爲1203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13%和27%。

王亞軍分析稱,海外市場IPO項目少、融資額縮水的原因有二:一是海外市場對中國資產的態度持觀望態度,經過一年多的判斷,海外投資者認爲中國資產“還是很值得買”;二是市場價格發生變化,估值折價,發行人預期與市場估值有所背離。

“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供給側,是出在需求側,市場對項目的需求不夠。”王亞軍稱。

他認爲,IPO市場後續的復甦,大背景是中國經濟進一步復甦、行業監管政策傳遞清晰信號,同時市場上需要有一些標誌性項目。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