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消息,當地時間5月14日,美國白宮宣佈對中國太陽能電池、電動汽車、計算機芯片和醫療產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徵關稅。

據美國白宮新聞稿,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將用於製造太陽能組件的光伏電池從25%提高到50%。將電動汽車的關稅從25%提高到100%,鋰離子電動汽車電池和其他電池部件的關稅從7.5%提高到25%,“某些”關鍵礦產的關稅從零提高到25%。

本次美國針對光伏領域的稅收主要是,針對進口自中國的太陽能電池(無論是否組裝成模塊)的關稅稅率將在2024年翻倍從25%提高到50%,是延續301關稅(特朗普時期出臺的專門針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的加徵。

5月15日,第一財經記者採訪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002459.SH)、晶科能源(688223.SH)等多家頭部一體化光伏企業獲悉,此次對太陽能電池加徵關稅對國內光伏企業基本沒有影響。

“從美國方面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針對從中國進口的光伏電池(組件),沒提及從東南亞進口的產品。目前公司都是從東南亞出貨到美國。”多家頭部企業表示。

某頭部電池組件企業負責人回應第一財經記者稱:“今年是大選年,也就是政策波動年,短期會有影響,但是中長期對公司海外業務的影響不大。美國也清楚,其國內光伏的本地產能遠遠不夠,也永遠不會夠。”

“此次宣佈加徵關稅對中國光伏企業沒有影響。”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專家組副主任呂錦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過去十二年來,中國產的光伏產品基本沒有直接出口美國。

據呂錦標介紹,2012年美國對中國光伏“雙反”以後,中國購買中國臺灣產電池生產組件出口美國,後來二次“雙反”不允許中國臺灣產電池出口,中國光伏取道東南亞基地出口美國,期間“雙反”複審,都影響不到中國光伏企業。

“此次加徵關稅對中國光伏企業的影響並不大,當前主要的關稅影響仍是美國對東南亞四國的雙反調查。”上海有色網(SMM)光伏分析師王雯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因美國此前針對中國的“雙反”關稅開啓,中國光伏企業紛紛前往東南亞建設產能進行規避,避開了美國後續針對中國的一系列直接性的光伏貿易關稅加徵。

“目前面臨的限制主要是兩年前美國對東南亞產光伏產品的‘反規避’調查,裁定稅率限制後,由於美國各州缺光伏組件,美國總統簽署延後兩年執行。如果今年6月到期執行,中國產硅片往東南亞生產電池組件就無法出口美國。”呂錦標進一步表示,所幸這兩年相關企業在東南亞增加了硅片生產,那就可以認定是東南亞生產,而不是中國光伏企業取道東南亞規避直接出口美國。

“中國光伏企業可以繼續通過東南亞產能進行規避,並且現在出口美國的光伏產品也均從東南亞輸出。同時,更多的中國光伏企業選擇赴美建廠以規避美國針對中國加高貿易關稅的風險。”王雯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中國產品出口美國一直受到重重限制,包括以“反強迫勞動”爲名限制中國多晶硅和工業硅爲原料生產的光伏產品。不過,中國光伏企業經過幾年時間在東南亞的產能建設,已經基本形成完整的海外光伏產業鏈,頭部企業擁有從硅片到組件的一體化產能。

美國爲全球最主要的光伏市場之一。近年來,該國出臺系列政策出臺產業政策、財政補貼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

據《江蘇通潤裝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募集說明書》,自2006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實施ITC政策,鼓勵納稅人投資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允許從聯邦稅收中扣除30%的安裝光伏發電系統成本。2020年度,美國國會通過ITC政策展期法案,允許2020年度至2022年度安裝的光伏發電系統稅收扣除比例爲26%,2023年度安裝的太陽能系統稅收扣除比例爲22%。

原標題:稅率翻倍!美國對中國太陽能電池徵收50%關稅,影響幾何

編輯:楊雁琳    責編:張松濤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