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5月15日電 題:瑞豐達“跑路”,託管人該擔何責?

作者 王興堯 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

於易生 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近日發生的知名私募瑞豐達公司實控人疑似已“跑路”事件仍在持續引發關注。5月11日,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將對浙江瑞豐達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豐達公司”)進行立案調查。這距FOF私募華軟新動力爆雷事件纔過去半年時間。

基金管理人“跑路”,託管人需要擔責嗎?

據中基協網站顯示,瑞豐達共計68只運作的產品,2只產品提前清算,託管人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國泰君安、財通證券、華安證券等。其中,超半數產品的託管人爲招商證券。

瑞豐達公司私募基金實控人疑似“跑路”後,不少投資者將目光投向了與之有業務關聯的託管方。那麼,託管方一般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私募基金管理人“跑路”後,它們需要承擔責任嗎?

基金託管人是按照資產管理和資產保管分開的原則,爲了讓其代表投資人的權益,保證基金資產的安全。基金託管人應爲基金開設獨立的基金資產賬戶,負責款項收付、資金劃撥、證券清算、分紅派息等。對於通過內幕交易、套取轉移的套現方式,按照中國目前託管機構不干涉投資經營實際運作的管理方式,是極難察覺交易中的不合理之處的。

儘管如此,託管機構在此類事件中並非完全沒有責任。若因本次事件導致投資者受損,託管機構有可能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具體而言,託管機構如果未能按照託管協議和基金投資協議的約定,對資金流向進行嚴格審覈,以致資金被錯誤地投向了不符合協議規定的資產,那麼託管機構就必須爲此承擔賠償責任。另外,鑑於本次事件中明顯的信息披露不足,倘若託管機構在定期審覈基金淨值報告時,由於疏忽而未能發現基金信息披露中的顯著問題,託管機構同樣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私募基金底層資產信息披露待強化

瑞豐達公司實控人“跑路”事件無疑將對整個私募行業形象構成負面影響。如何堵住漏洞,切實維護好投資者權益值得深入研究。

從監管層面來看,建議相關監管機構持續強化對私募基金的動態監督與管理。這意味着,不僅要在基金設立時進行嚴格審查,更要在其運營過程中實施持續、全面的監督。針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備案,設定更高的標準並確保其嚴格執行,從而篩選出真正有資質、有經驗的管理團隊。同時,對從業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誠信經營記錄進行更爲深入的審覈。特別是對於那些有違規或不良記錄的從業人員,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人員,建議實施嚴格的行業禁入措施,以維護行業的整體形象和信譽。

除此之外,監管機關還應特別關注私募基金的信息披露情況。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性是投資者做出決策的基礎。應加強對私募基金信息披露的規範和監督,尤其是對底層資產的具體信息披露提出更高要求,確保私募基金投資者能夠清晰地瞭解他們的資金到底投向了哪些項目或資產,從而做出更爲明智的投資決策。

對於託管機構,我們認爲,其實託管人的角色遠不只是一個簡單的資金存放處。託管人不應僅僅是私募基金資產的“保險箱”,更應肩負起更爲積極的監督和管理職責,成爲保障私募基金資產安全的“守夜人”。爲此,託管人必須對資金的投資方向進行嚴格審覈,對於任何不符合基金合同約定的投資,或是那些可能明顯損害私募基金價值的投資方向,託管人都應堅決不予批准。這樣,託管人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爲私募基金財產安全最後一道“防火牆”的重要作用。

對於銷售機構,我們期望代銷機構在推薦私募基金產品時,能夠更加註重揭示產品潛在的風險因素,而不僅僅是片面強調產品過去的表現。以瑞豐達公司爲例,其產品一度顯示出較高的收益率。因此,代銷機構在推介產品時,必須全面、客觀地介紹產品的風險與收益情況,幫助投資者做出更爲理性、全面的投資決策。這樣,代銷機構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爲投資者與產品之間橋樑的重要作用,促進私募基金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投資者應警惕高收益陷阱

那麼,從投資者的角度來說,應如何減輕損失?私募“跑路”事件的發生提醒我們要警惕哪些投資風險?

站在投資者的角度,當面臨如此困境時,他們應該仔細審查整個投資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如果能夠發現託管方或銷售方在操作過程中存在顯著的違規行爲,那麼投資者有權要求這些責任方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這樣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他們的經濟損失。然而,這一過程的複雜性和漫長性不言而喻,需要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

另一方面,關於瑞豐達公司疑似通過新三板股票交易進行資金套取和轉移的行爲,其背後的真實性質引人深思。問題的答案並不會輕易浮出水面,它們需要監管機構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並最終給出權威的結論。

私募“跑路”事件無疑給廣大投資者敲響了警鐘。在金融市場中,高收益往往伴隨着高風險,這是一個不變的事實。投資者在追求收益的同時,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那些看似誘人的、遠超市場一般標準的收益率,很可能只是誘餌,背後隱藏着巨大的風險。正所謂“你貪圖他的高利率,他卻瞄準了你的全部本金”,這是金融市場中一個永恆不變的真理,也是每一個投資者都應該銘記在心的警句。(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宋亞芬

來源:中新經緯

編輯:付健青

廣告等商務合作,請點擊這裏

未經過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