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5月15日訊5月15日,泰安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佈會,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王麗娜介紹泰安市美麗河湖建設情況,市生態環境局、東平湖區生態環境服務中心相關負責同志回答記者提問。

美麗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開展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是推動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部分,是推動治水由污染治理向“三水統籌”轉變的重要抓手,是增強人民羣衆幸福感和獲得感的迫切要求,是服務和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近年來,泰安市積極踐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三水統籌”治水理念,全力打造“水清、河暢、岸綠、景美、人和”的美麗河湖。東平湖入選生態環境部第二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海子河入選省生態環境廳第一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

實施東平湖綜合整治。嚴格水資源管理,在“有河有水”上實現突破。藉助國家戰略構建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與大汶河雙重生態補水途徑,實現補水、淨水、水系連通協調發展。構建“活水保質”體系,嚴格水資源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戴村壩監測斷面生態流量達標率100%,有效保障了東平湖生態水位。推進水生態修復,在“有魚有草”上實現突破。瞄準“環東平湖、沿大汶河”等重點區域,投資32.29億元,協同推進沿湖生態防護林、“三邊”生態廊道工程,建設生態防護林156萬平方米,恢復野生動物棲息地和修復溼地面積63萬平方米,築牢東平湖生態保護屏障。打造東平湖“生物+”生態系統,實施“以魚控草、以魚抑藻、以魚養水”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投放長春鯿、魴魚等濾食性、植食性魚苗2.7億尾,水草生物量年削減4.7萬噸,恢復魚草生態平衡,有效構築生態淨水體系。強化水環境治理,在“人水和諧”上實現突破。構建“控源截污”體系,加快推進城市排水“兩個清零、一個提標”,2023年完成市政污水管網排查937.6公里,改造雨污合流管網168.34公里,6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完成提標改造,出水達到地表水準Ⅳ類標準;常態化開展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3577個入河排污口完成溯源整治;整縣制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累計完成3339個行政村治理任務,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

強化海子河流域治理。鐵腕“治水”。實施流域內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污水管網3.6公里,改造管網28.1公里,徹底解決污水溢流直排問題。投資10.95億元建設綜合管廊工程,實現污水“一企一管”封閉運行;投資2.88億元新建工業污水處理廠,實行分質處理。制定生態環境違法行爲舉報獎勵辦法,對18起舉報發放獎勵資金22.44萬元。高效“淨水”。整治海子河岸線6公里,建設修復溼地326.85畝,河道清淤8.3萬方,種植植物300餘畝,提升海子河自淨能力。循環“節水”。建設日處理能力2萬噸的再生水廠,對污水處理廠尾水進行再處理,日產中水量1.78萬噸。智慧“管水”。投資1200萬元在企業污水、雨水排放口安裝視頻監控和流量傳感器,實現實時聯網、實時監測;投入310萬元建成“水質指紋”管控系統,構建“點、線、面”全覆蓋的環境風險溯源體系。

健全完善長效機制。實施流域生態補償。協調濟南、濟寧、聊城、臨沂等4市對17個重點河流斷面簽訂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形成責任清晰、合作共建的流域保護和長效治理機制。組織6個縣市區、功能區與東平縣簽訂東平湖地表水生態補償協議,將總氮納入補償指標,用經濟槓桿撬動治污紅利。嚴格落實巡河巡查。堅持以河長制促進“河長治”,建立碧水積分護水平臺,實行河湖違法有獎舉報制度,每月對縣鄉村河湖長巡河情況進行分級通報,常態化規範化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建立監測通報機制。開展重點河流斷面、入河排污口例行監測,定期印發水質通報,針對斷面水質不達標的,採取預警、約談、限批等措施,進一步壓實屬地水環境治理責任,持續推進水質改善。

下一步,泰安市生態環境局將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系統治理,深化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河湖岸線和緩衝帶保護修復,提升人工溼地水質淨化工程效能,有序推進美麗河湖保護和建設工作,分批建成“水豐河暢、水質優良、生物多樣、人水和諧、水興惠民”的美麗河湖,實現到2035年“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基本建成。(本網記者)

責任編輯:張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