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5月15日電 (記者 徐婧)觀看一場當代藝術與文物真跡結合的數字化展覽、在展廳內外和“貓館長”互動……隨着文博熱升溫,越來越多民衆走進北京的公共文化場所。這之中,有不少是文化領域的社會組織,爲促進北京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創新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北京觀復博物館。徐婧 攝

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獲悉,目前北京有超過800家文化領域社會組織,其中市級社會組織400餘家。這些社會組織在深入挖掘整理民間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觀復博物館是中國大陸第一傢俬立博物館。2001年,觀復博物館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主要收藏、研究、展示古代陶瓷、傢俱、玉器、漆器、金屬器等文物。博物館常設展館有陶瓷館、傢俱館、門窗館、工藝館及臨展館。

正在展出的《觀復貓:我們的二十四節氣》展覽中,觀復貓、節氣與各類和自然相關的文物搭配陳列,相得益彰。觀復貓是一羣真實生活在博物館裏的貓,它們擔任着貓館長的職位,旨在輕鬆有趣地推廣文化與藝術。近年來,觀復博物館着力打造“觀復貓”文化IP品牌,立足博物館文化屬性創作了多系列卡通形象,衍生開發多種“觀復貓”主題出版物、展覽、課程、影音節目、舞臺劇及文創產品。

觀復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李瑄介紹,觀復博物館致力於打造“接地氣”的展覽,近期更換的新展“泥火幻化—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展”,共展出200餘件藏品,包括成化鬥彩天字罐、乾隆琺琅彩小盤等名品。“換展後,觀衆在陶瓷館駐留的時間更長了,帶家人朋友來看展的人更多了,也證明了新展對觀衆的吸引力。”李瑄說。

“泥火幻化—中國古代陶瓷藝術展”。徐婧 攝

2012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的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主要業務是美術作品創作、交流、展覽、收藏、學術研究等。今年,民生美術館聯合國內外60餘家博物館、文化藝術機構和學術團體推出重磅大展:文明的融合“駝鈴聲響——絲綢之路藝術大展”。

據介紹,該展覽呈現了來自海內外重量級文博機構的400餘組(件)文物真跡,集合了包括克孜爾石窟、庫木吐喇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敦煌石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在內的七大不同風格的石窟藝術精華,以及現當代藝術和新媒體藝術作品。

寶冠如來坐像、毗沙門天殘像上部壁畫、數字洛陽……展覽以“序”“大地”“人間”“天空”“結語”等5個篇章組成展覽主要架構,聚焦文明的融合,以當代策劃理念和展陳手法,實現絲綢之路展覽的創新和突破。

北京金漆鑲嵌是中國傳統漆器的重要門類,被北京工藝美術界譽爲“燕京八絕”之一。2020年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成立的北京金漆鑲嵌藝術博物館,主要開展與金漆鑲嵌相關的展覽展示、學術研究、文化宣傳、專業培訓等。

該館生活體驗館工藝美術展區內,展出大型立體鑲嵌《九龍壁》,該作品採用金漆鑲嵌髹飾技藝中的百寶立體鑲嵌工藝製作,1989年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新入藏的藏品百寶嵌絹花《百壽圖》掛屏由99個不同筆法的小“壽”字環繞在一個主壽字四周,共同組成100個“壽”字。中間的大“壽”字由32種玉石花果,和24種絹花組合而成,56種花果代表56個民族,用獨特的“花語”送上美好祝福。(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