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檯環球資訊廣播消息 迄今爲止,本輪巴以衝突已延宕七個多月,導致加沙地帶超過3.5萬巴勒斯坦人死亡。

儘管如此,持續數月的停火談判仍變數多多。

目前,以色列是一邊同意接着談,一邊鐵了心地要對加沙“最後的安全之城”拉法大打出手。

分析認爲,以色列“邊談邊打”就是要逼迫此前已同意斡旋方提出的加沙地帶三階段停火提議的哈馬斯做出更大讓步。

而這時美國總統拜登又來幫腔了:加沙停火取決於哈馬斯是否釋放以色列被扣押人員。

對此,哈馬斯發表聲明稱,哈馬斯在談判各階段都展現出了靈活性,但是以色列政府卻推翻斡旋方提出的協議,並擴大了在加沙的軍事行動。

“拜登的言論令停火談判進程倒退,也再次證明了美國對以色列的偏袒”。

“這是爲繼續軍援以色列留餘地”

之前被內塔尼亞胡政府認定“不會讓步”的哈馬斯上週接受了斡旋方的停火提議,讓以色列攻打拉法少了最關鍵的藉口。

在此形勢下,只要這場危機最重要的“場外主角”美國能切實對以色列施加“正向”影響力,停火止戰是完全可能的。可美國卻一再令世界大失所望。

在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國內包括本黨和本政府內部越來越大的壓力下,拜登2月發佈《第20號國家安全備忘錄》,要求美國務院在5月8日前向國會提交評估報告,說明獲得美國武器的夥伴國是否遵守了國際法和美國法律;如果得出否定結論,拜登政府可以選擇暫停供武等措施以示懲誡。

諷刺的是,美國務院並未按時“完成作業”,而是拖了兩天後才弄出這份備受外界期待的報告,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報告稱,以色列“很可能”以不符合國際人道主義法的方式使用了美國武器,但由於“信息不足”,美國現階段還無法得出明確結論。

所以,儘管存在擔憂,但美方認爲以色列已經做出了“可信和可靠的保證”。

該報告一經發布,立即引起廣泛批評。

美國進步研究中心主席加斯帕德對報告內容深表失望。

“美國政府在看到加沙地帶發生的情況後,居然沒有得出以色列違反了使用美國武器條件的結論,這種做法令人難以置信。”

因不滿拜登政府巴以政策而於去年10月辭職的美國國務院政治軍事事務局前主任喬希·保羅認爲,這是一份自相矛盾的報告,沒有從所確定的事實中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

“報告中確實說,可以合理認定以色列在違反國際人道主義法的行動中使用了美製武器,但報告卻不明確說以色列違反了國際人道主義法。”

如此自相矛盾是何原因?

美聯社的報道直擊要害:是爲今後繼續對以色列提供軍援留下餘地。

“美國完全是同謀”

和這番自相矛盾的文字遊戲同樣讓人看不懂的,是此前美國上演的“和平秀”。

在美政府證實已暫停向以色列交付一批武器彈藥後,拜登上週首次承認美國武器造成了加沙的平民傷亡,同時警告,如果以色列軍隊進攻拉法,美將停止向其運送“進攻性武器”。

不過在外界看來,這次“暫停供武”只是爲了減輕拜登政府國內外壓力的權宜之計。而以色列方面則對美國此舉反應強烈,根本沒有服軟的意思。說白了,美國沒有讓以色列真覺得“疼”。

還有美媒提到,拜登政府並沒有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所有武器,也沒有就如何處理此前暫停向以色列運送的武器彈藥做出最終決定。

事實上,就在暫停向以色列運送重型炸彈的同時,拜登政府剛剛批准了最新一批價值8.27億美元的對以軍事裝備援助。用美國官員們的話說,拜登政府打算把最新對以援助撥款的“每一美元”都用出去。

以色列和美國的官員以及分析人士都認爲,拜登只叫停部分對以軍火輸送根本算不上什麼政策轉變,短期內不會影響以色列的實際作戰能力。

在以色列第12頻道電視臺政治評論員阿米特·西格爾看來,考慮到選舉年的政治需要,美國不可能中斷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

“比比(內塔尼亞胡的暱稱)相信拜登只是對他亮出了一張黃牌,而紅牌永遠不會到來。”

確如他所說。

在世人眼中,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對以色列的態度就像一部情節起伏卻結局註定的連續劇:偏袒—承壓—警告—接着偏袒。

對此,常駐耶路撒冷的美國記者兼知名作家內森·薩爾一針見血地指出,對於拜登來說,結束這一切其實很簡單,而且早該結束了,不必像現在這樣通過威脅暫停供應一小部分武器來實現。

“實際上,在這場衝突的早期,如果沒有美國的軍援,以色列根本無法繼續其軍事行動。美國完全是同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