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彈幕或者送禮物,就能夠增強自己所支持遊戲戰隊的戰鬥力;遊戲玩法簡單,畫面滿屏特效;直播間主播一聲聲嘶吼“扣1加入遊戲”“多刷禮物佔據優勢/挽回劣勢”……這就是目前正在多個短視頻平臺上興起的一種直播模式——彈幕遊戲直播。據《法治日報》消息,有不少網友在參與類似遊戲的過程中被主播忽悠“上頭”,一次次“氪金”(即充值打賞)想要獲得勝利。而且在這種彈幕遊戲中大量“氪金”的,有不少是未成年人。

這種彈幕遊戲直播與常見的遊戲主播評論性彈幕不同,其彈幕不但具有社交互動作用,還與直播間的虛擬禮物、打賞主播形式掛鉤,網友打賞越多甚至還能決定比賽的勝負。主播利用玩家的勝負欲來刺激消費,打着“遊戲”的旗號,說到底還是直播打賞的老套路——主播“催氪”、玩家“上頭”。打賞者在主播恭維、圍觀者羨慕和排行榜刺激下獲得虛榮性心理滿足。當這種參與感被過度放大,一些觀衆便可能在主播的煽動下,一步步踏入“氪金”的無底洞,特別是一些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

據未來網報道,彈幕遊戲風靡各大平臺直播間期間,就有未成年人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一天內爲一款彈幕遊戲打賞了1530元。記者在直播平臺內以“彈幕遊戲”爲話題詞進行搜索,能夠看到高達5.3億次的播放量。不少直播間的彈幕遊戲都推出了“打賞得套裝”、“刷禮物掉皮膚碎片”、“送禮物兌道具”等操作。由於現行立法體系下,暫未對彈幕參與遊戲直播互動模式的法律性質作出明確規定,很難直接認定這類模式法律性質應當構成網絡遊戲還是純粹的直播內容。於是,一些網遊穿上“新馬甲”就變成了彈幕直播遊戲,成了新的坑害未成年人的“氪金”陷阱。

催“氪”彈幕遊戲興起,但誘導打賞不應瞄準未成年人,彈幕遊戲直播需要形成監管合力。作爲彈幕功能的提供者和運營方,平臺承擔着規範彈幕的直接責任。一方面,建立健全審覈機制,對彈幕進行篩查和過濾,摒除不良內容。平臺主動治理,將坑人的主播趕出直播間。加強對主播的培訓和引導,確保主播在直播過程中遵守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同時,加強對未成年人的保護力度,通過技術手段和人工審覈相結合的方式,防止未成年人接觸到不良信息和過度消費。

監管部門也應加快明確直播和遊戲的界限,制定專門針對這類新興模式的管理辦法,確保相關內容合法合規,防止不良信息的傳播和侵權行爲的發生。對彈幕遊戲後臺數據量和對戰結果“暗箱操作”,也有必要加強警示,對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須依法依規治理,尤其須防範賭博元素摻入其中。

彈幕遊戲直播是網絡新事物,適度遊戲可以,但“氪金”切莫“上頭”。各方要形成監管合力,防止未成年人瘋狂“氪金”彈幕遊戲。加強對其的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平臺應堅守企業的社會責任,採取技術措施,不得讓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的遊戲或者遊戲功能。規範彈幕功能和直播間,才能讓彈幕“彈而不亂”。彈幕遊戲走上正道,才能尋得真正寬闊的市場空間。

特約評論員 焦楊

編輯:康磊責編:李洋審覈:陳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