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银燕

5月14日,甘肃省第一届河湖长制论坛在兰州举办。记者从会议上获悉,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甘肃全省各地把实施河湖长制作为河湖治理保护的重要抓手,多措并举、协同发力,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河湖保护治理,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全省河湖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河湖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按照国家要求于2018年6月全面建立了河长制,提前半年完成了目标任务;2018年12月,如期全面建立了湖长制,搭建了党政同责的“双河长”工作机制和五级河湖长体系,全省21934名河长、1065名湖长上岗,履行守河护河“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巡河、治河、护河“三位一体”责任。省总河长每年主持召开工作会议,签发总河长令,对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加强河湖治理保护作出具体安排部署,高位推动河湖长制落实。各级总河长、河湖长当好河湖管理保护“领队”,通过巡河调研、暗访督查、现场办公、召开推进会、签发河长令等方式,推动解决责任河湖突出问题,督促落实治理保护各项任务。

监管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在建立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工作督察等必建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探索形成了河湖巡察监管、乡村级河长履职流程标准、部门联合执法、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制度,特别是2020年以来,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建立了河湖联系包抓、河湖长制重点工作季通报、河湖问题有奖举报、“1+N”河长服务保障、“河湖长+警长+检察长”、跨界河流联防联控等制度机制,优化完善了河湖长制工作考核问责激励、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着力织密河湖管理保护责任网,推动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湖管理工作格局。

岸线空间管控成效显著。聚焦管好盛水的“盆”,按照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力整治河湖乱象,侵占河湖、阻碍行洪、破坏河道等河湖乱象得到一定遏制,河湖功能和形象面貌显著改善。按照抓大不放小的原则,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坚决清存量、遏增量,兰州黄河水上清真寺涉水部分、白银富聚码头、民勤红崖山水库大桥、东乡金强生态旅游度假村等一大批“硬骨头”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累计整治河湖“四乱”问题8156个。开展河湖水域岸线利用项目专项整治,按照依法依规、边查边改、分类处置的原则,累计整改违法违规岸线利用项目507个;强化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清理整治,整改碍洪问题228个;全面细致核查整改河湖遥感疑似问题图斑5259个。有序推进水电站清理整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明确了长江、内陆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外391座和黄河流域215座水电站分类处置意见,在全国率先实现水电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测全覆盖。

河道采砂管理严格规范。采取全面排查、重点核查、集中整治、建章立制、督查督办、责任追究等措施,及时查处违反许可要求采砂、洗砂污水直排以及偷采盗采河砂行为,做到高压严打、露头就打,确保河道采砂规范有序可控。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整治顺利收官,查处非法采砂39起,移交刑事案件5起,没收非法砂石1950吨。采砂试点如期完成,试点区初步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智能化”生产经营格局,为解决河道采砂“小、散、乱”和监管难问题提供了示范。强化日常监管,向社会公告70条河流98个重点河段敏感水域采砂“四个责任人”公告工作有采砂管理任务河流(河段)的“四个责任人”;对部分县区河道采砂规划及规划执行、采砂现场管理情况进行抽查评估,督促切实提高规划质量,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和刚性约束作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规划编制、许可监管、清淤疏浚和综合利用方面,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河道采砂管理。

河湖管护基础逐步夯实。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落实水生态空间保护管控要求,全省1309条河流、7个湖泊划界任务全面完成,133条河流、3个湖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形成全面完成,明确了河湖空间管控的临水线、管理线、外缘线以及保护区、保留区、控制利用区和可开发利用区“三线四区”,初步建立了管理范围明确、功能区划清晰、责任落实有力的河湖管理与保护体系。制定《河流健康评价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发布《甘肃省河流健康蓝皮书》,评价312条河湖健康状况并建立健康档案,提供河湖治理保护基础依据。修订《甘肃省河道管理条例》,将河湖长制纳入地方性法规,为强化河湖治理保护提供法治保障。全省12441块河长公示牌换发“电子身份证”,实现了“一牌一码”和信息更新线上管理。

美丽幸福河湖持续创建。放大石羊河全国示范河湖效应,成功创建党河敦煌段、渭河渭源段等8条省级美丽幸福河湖。注重发挥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示范引领作用,着力把群众身边的河湖打造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幸福河湖。推行“上下游一盘棋、左右岸同治理”理念,坚持“治、建、管”并重,分批分类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创建,着力打造一批美丽幸福河湖优质名片。印发美丽幸福河湖创建评价、激励奖励办法,对达到标准的市县进行定额奖补,累计创建美丽幸福河湖76条(段、个)、创建河流总长度1006.43公里,创建湖泊总面积23.43平方公里。

河湖信息监控不断拓展。聚焦短板,积极开展河湖视频监控建设,与通信运营商签订框架协议,采取“乙方建设,甲方租用”模式,建立与省情、河情相契合的河湖视频监控体系,积极探索经济社会欠发达地区河湖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新途径、新模式。全省累计安装视频监控设备4350台,推动河湖监管由“人防”向“人防+技防”结合,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防御”转变,助力打通河湖监管“最后一公里”。

签发:董洪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