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5月14日上午,《政風熱線·市長上線》全媒體直播走進揚州,揚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潘國強帶領各縣市、區政府以及市各相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現場傾聽民聲,馬上就辦。在直播活動中,有揚州儀徵市民反映,投資上千萬的沿山河景觀帶,“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狀況僅僅持續了三年,就“曇花一現”了。對此,儀徵市和揚州市分別作了現場回應。

【揚州儀徵:投資上千萬的景觀帶爲何“曇花一現”?】

儀徵市民繆師傅說:“景觀河肯定要安排人管理,沒人管理,搞過了往這裏一擺,都是糊弄老百姓的。”

在儀徵城區,提起家門口的這條沿山河,很多居民都氣不打一處來。只見河水渾濁不堪,漂浮着很多雜物,河中浮島荒草叢生;岸坡上生活垃圾隨意丟棄,還有人圈地種菜、養禽、漚肥,環境衛生髒亂差。

儀徵市民朱師傅說,臭味不得了,自己門都不能開。繆師傅說,剛下過雨沉澱下來的時候稍微好點,過幾天下雨一淌,就全是黑水。

記者用樹枝在河邊稍微攪動了一下,果然很快就有黑水翻湧上來。讓人難以想象,這條沿山河竟然是當地的一條景觀河!幾年前,儀徵市政府曾投資1200多萬元對沿山河城區薄弱段進行整治和美化,在兩岸鋪了草坪,種了灌木,河面新增了生態浮島、高壓噴泉式曝氣機等水環境提升設備,工程在2020年7月下旬完工時,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沿岸居民都很高興。可從去年開始,這條景觀河每況愈下,水質越來越差,兩岸的環境衛生也越來越糟。居民們認爲,問題出在後期的管理維護沒跟上。

繆師傅說:“打電話到政府,政府說找水務局。找水務局,水務局又說找哪找哪,老百姓哪兒找得通呢。”

爲了解情況,記者首先來到儀徵市水利局,河道管理部門一名負責人出示了一份“市政府專題會議紀要”,表示:從2010年10月1日起,原儀徵市建設局、水務局承擔的城區綠地、水面保潔職能就被劃轉至儀徵市城管局統一管理。

儀徵市水利局儀徵河道管理中心副主任周曉林說:“都移交給城管局了,有什麼問題你們可以前去諮詢他們。”

記者隨後來到儀徵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域河道保潔確實歸他們負責。

儀徵市城管局河道保潔所負責人劉宏兵:“我們安排工人每天都去疏一遍,水面的漂浮物、白色垃圾、居民扔的垃圾、生活垃圾,在水面上的我們都負責把它清理掉。”

記者:“保潔是不是做到位了?”

儀徵市城管局河道保潔所負責人劉宏兵:“目前來說,在我們職責範圍內的基本做到位了。”

對此,市民們並不認同。繆師傅反映,根本沒人清,底下的垃圾哪像河?

記者:“平常有沒有人在河道里面撈垃圾?”

朱師傅:“以前有一個,後期換了一個,但是他又不來,看不到他人。”

爲覈實情況,第二天,記者再次來到現場,發現直到下午五點,都不見有人來清理,水面上漂浮着一層枯枝敗葉,還有不少白色垃圾。關於河面生態浮島和噴水等設施的養護問題,記者再次諮詢了當地水利部門。

儀徵市水利局水利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萬鴻飛說:“以前是由我們管護的,2022年3月份以後,這個職能移交給住建部門負責管護了。”

記者隨即找到儀徵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移交時對這些設施的管理職責並沒有予以明確,黑臭水體整治確實歸他們部門監管,他們每個季度都會開展水質檢測,但要治理沿山河水質惡化問題,光靠他們住建部門顯然力不從心。

儀徵住建局公用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趙勁洲說:“河水水質不好的原因主要在於沒有活水,而活水泵站是由水利局管理的。接下來,我們將和水利局對接,加大活水,共同改善水質。”

【現場回應:工作出現失職 各部門要主動作爲】

在5月14日上午9點,《政風熱線·市長上線》全媒體直播走進揚州的活動中,針對沿山河景觀帶河道管養問題,儀徵市和揚州市分別作了現場回應:

儀徵市常務副市長趙軍說:“部門的職責不夠明確,還存在推諉扯皮的現象,特別是長效管理的措施還沒落實到位。下一步,我們舉一反三,還是由住建來牽頭,排出時間表,對城區所有河道全部進行清理。”

揚州市市長潘國強說:“儀徵沿山河環境差,不是我們政府當時決策有問題,是相關部門在職責的轉移過程當中出現了工作的漏洞,造成了失職,儀徵要好好反思。在爲羣衆辦實事過程當中,部門職責有交叉或者職能有所變更的,每個部門都要往前靠,而不能往後拖,所以各個部門都要有擔當,都要主動向前。”

如果職能部門都抱着“各掃門前雪”的心態,這個雪是永遠掃不乾淨的。我們也希望儀徵市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向前,積極作爲,讓沿山河景觀帶早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對此我們還將繼續關注。

來源:江蘇廣電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