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爲特約供稿,轉載請註明。

市場沒有持續下行風險是當前的一個基本投資邏輯,資金會不斷找輪動機會。

板塊輪動的背景下指數相對失真,指數只能代表市場在一個整體上行的通道,過於關注指數意義並不大。

重點是區分在不同階段,驅動市場的核心力量,挖掘相應的結構機會。

4月重要會議結束後,二季度財政發力和地產兜底預期升溫,部分週期股和地產鏈都有表現。但市場始終在快速輪動中挖掘機會,主要還是資金對基本面改善的持續性信心不足。

下個階段市場的重點在於,二三季度經濟的支撐邏輯。M1社融負增長和超長期國債的發行預示未來驅動經濟的邏輯正發生變化,中央ZF加槓桿逐步代替企業和居民加槓桿,那麼這些資金的流向即是市場的長期方向。

這和我們強調的:康波蕭條階段,弱勢高股息,強勢高科技的啞鈴策略相吻合。

作者:

宋振宇,《天下財經》嘉賓,擅長用週期理論判斷牛熊拐點。

作者觀點僅作爲個人研究成果,不代表本欄目觀點。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