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

编辑 | 苏建勋

全球拥抱碳中和的背景下,可持续塑料正成为一大发展趋势。下游有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采用可持续塑料,上游也有越来越多的化工、材料企业在回应市场需求,可持续塑料产业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作为亚洲最具规模的橡塑行业展会之一,「CHINAPLAS 国际橡塑展」近两年每年都设置可持续产品和技术专区,包括生物塑料、再生塑料和回收再生科技等,集中展示该领域的可持续产品及技术。

今年4月的CHINAPLAS橡塑展上,包括陶氏公司、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科思创、万华化学等巨头厂商,均推出了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占据了展会的“C位”。

“陶氏公司致力于推动创新并满足客户对于可持续和可循环产品的上升需求。” 陶氏公司包装与特种塑料业务部亚太区商务副总裁李明壮告诉36氪,消费后回收(PCR)塑料市场正在兴起,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积极拥抱这一趋势,这也是陶氏公司正在努力的方向。

李明壮表示,市场上已经有一部分人认识到了可回收设计的必要性,同时,政府也在不断推进落实相关政策,再生塑料的使用已经成为了上下游的一致行动。

36氪了解到,材料厂商对于可持续材料的积极布局,与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紧密相关。

以消费后回收(PCR)塑料为例,越来越多行业要求产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回收原材料,以符合各项即将出台的监管政策与自发环保倡议的要求,其中包括欧盟委员会2022年公布的关于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PPWR)的提案,其通过强制性再生材料比例目标增加包装中回收塑料的使用,相关要求自2030年1月1日起实施。

针对这一趋势,陶氏公司围绕“保护气候”、“变废为宝”和“实现闭环”三个方面,推出了兼具高性能和可循环设计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消费后回收(PCR)塑料、生物基塑料和可回收软塑包装等。

陶氏公司自身也制定了塑料循环再生的目标,其计划至2035年,用于包装领域的产品将实现100%可重复使用或再生利用。

不光是陶氏公司,再生塑料几乎正在成为塑料原料厂商的标准配置。东华大学先进低维材料中心教授李斌表示,在不久的将来,大部分的石化厂家在提供原生塑料产品的同时,也会向市场提供再生塑料产品。

不过,就短期来看,无论是陶氏公司,还是整个塑料市场,想要实现更大比例的再生塑料回收率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例如可持续材料往往需要消费者付出更高的成本和溢价。

李明壮告诉36氪,目前在一些奢侈品行业,品牌可能更愿意承担可持续材料的高成本,因为消费者对此更愿意接受,但在食品包装等面向大众市场的行业,情况相对则更具挑战性。陶氏公司仍在与许多品牌进行积极对话并尽可能的控制成本。

他认为,要实现更好、更大规模的再生塑料的应用,至关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助力回收行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效益,才能达成更有竞争力的成本控制。

就目前而言,李明壮表示,还没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或高效的收集系统来收集、分类、清洁,然后将这些材料重新引入生产过程。因此,陶氏公司一直在与一些监管机构合作,并探索更经济的回收体系的可能性。

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效率高、成本低和可追溯的再生材料生态系统。

李明壮表示,没有一家公司能够独自实现行业变革,消费者需要意识并改变他们的行为,政府也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再生塑料的使用。与此同时,行业本身也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利用各方的技术和供应链能力,实现这一循环利用的目标。“陶氏公司希望通过自身技术并联动上下游供应链各方伙伴,共同携手来实现这样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