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智能通知存款產品整改下架過渡期結束,在原有產品加速“退場”之際,亦有銀行推出升級產品留客。5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招商銀行、中信銀行近日推出智能通知存款升級功能或產品,均按照3個月定期存款計息,年利率爲1.65%。在分析人士看來,部分銀行推出智能通知存款升級產品或功能是爲了滿足儲戶的存款需求,提升客戶存款體驗及滿意度,從而達到留客的目的。

多家銀行推出升級產品

終止智能通知存款業務後,有銀行給出替代方案。5月15日,招商銀行停止智能通知存款業務服務並辦理業務結息,當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招商銀行客戶經理處獲悉,該行終止智能通知存款業務後,客戶可以開通“智存通”業務。

根據該行工作人員的介紹,“智存通”可被視爲承接智能通知存款,在開通後,5萬元以下的存款按照活期利率計算,5萬元以上的部分自動按照1000元起存的3個月定期存款計息,年利率爲1.65%。目前僅限購買過招商銀行智能通知存款的客戶開通辦理,客戶登錄招商銀行App在存款一欄中即可看到“智存通”。

根據該行App智能客服介紹,“智存通”是一款自動存款服務,支持自動存入、自動支取,底層產品爲3個月“享定存”,開通後的下一個自然日起,當對應卡的活期餘額大於等於5萬元,超出的資金若滿足起存金額,會自動轉存爲一筆存單,用款時系統按照“後進先出”原則自動支取存單餘額,無需手動操作轉出。

除招商銀行之外,中信銀行於近日推出“隨心享”,3個月爲一期,起存金額1000元,年利率1.65%。5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在該行手機銀行購買“隨心享”可選擇到期本金續存、本息續存、轉活期三種方式,若選擇續存,儲戶必須輸入續存次數,否則將無法購買,續存次數最多爲99次。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銀行推出這類升級產品主要是爲了滿足儲戶的存款需求,提升客戶存款體驗及滿意度,從而達到留客的目的。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則認爲,部分銀行推出升級產品或功能更多是以升級的名義來提高門檻、降低利率,大方向仍是壓降高息存款產品佔比,降低整體負債成本。

智能通知存款加速“退場”

今年以來,銀行智能通知存款加速“退場”。5月15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渤海銀行、廈門銀行、泰安銀行等20餘家銀行紛紛宣佈下架智能通知存款或取消個人或對公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

例如,5月15日,泰安銀行發佈個人通知存款產品業務服務調整公告,自當日起,該行個人通知存款產品取消自動轉存功能,客戶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進行通知預約。此前,光大銀行宣佈對公智能存款A款(37天存期)及對公智能存款B款(7天存期)等自動滾存型通知存款的賬戶,自5月15日起停止。廣發銀行於5月上旬下線單位通知存款業務自動滾存服務,存續中的資金將根據具體產品服務規則調整爲非滾存服務模式或返還至客戶的簽約活期賬戶。

據瞭解,相較於普通通知存款,智能通知存款省略“客戶提前通知”和“客戶通知後按時支取”的環節,自動按照最高收益計算。

早在2023年5月,監管就曾對銀行協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上限進行調整,其中,國有大行執行基準利率加10BP,其他金融機構執行基準利率加20BP,同時,要求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並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

劉銀平認爲,智能通知存款具有自動滾存的功能,可以靈活支取,並且利率要明顯高於活期存款利率,這類存款推升了銀行的攬儲成本,且監管也曾要求銀行“停辦不需要客戶操作、智能自動滾存的通知存款”。銀行取消通知存款自動轉存功能或是下架相關產品,一方面符合政策導向,另一方面則有利於緩解息差壓力,降低資金成本。受貸款利率下行、存款定期化影響,銀行淨息差持續收窄,接下來銀行會持續壓降高成本存款。

高息存款產品難覓

在銀行加大實體經濟減費讓利力度、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次下降、存款定期化特徵明顯的背景下,2023年末,商業銀行淨息差首次跌破1.7%,降至1.69%。從A股42家上市銀行情況來看,有41家銀行淨息差出現收窄,降幅最大的已超40個基點。

爲緩解息差下行壓力,在2023年業績發佈會上,包括中國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在內的高管均透露,下一步將通過壓降高成本存款、提高活期存款等低成本存款佔比,加強淨息差管控。

從近期來看,多家銀行對長期限、高利率存款產品進行調整,部分銀行下架或收緊了長期限大額存單產品,下調協定存款利率,同時“手工補息”等高息攬儲的手段也被監管明令禁止。

日前,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下發《關於禁止通過手工補息高息攬儲維護存款市場競爭秩序的倡議》,要求銀行應嚴格規範自上而下的存款利率授權管理,確保利率定價、利息支付、覈算統計等工作合規有序,將手工補息納入監測管理範圍,完善系統建設,確保補息可追溯至相應單筆業務。嚴禁通過事前承諾、到期手工補付息等方式,變相突破存款利率授權要求或自律上限。

“存款定期化導致銀行負債成本居高不下,未來銀行下調存款利率、壓降高成本存款量價水平是趨勢,隨着各種攬儲‘利器’的退出,銀行不可避免面臨一定攬儲壓力。”劉銀平認爲,但從長遠健康發展來看,銀行需要向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進行差異化的經營,在管控高成本存款量價的同時,提升低成本結算資金佔比。

隨着智能存款產品陸續下架,後續銀行該如何留客?劉銀平表示,存款產品創新較難,創新有可能會產生高息攬儲、違規攬儲的問題,銀行可以豐富其他金融產品的供應,包括保險、理財、基金等,來滿足不同類型投資者的資金保值增值需求。相較智能存款類產品,銀行現金類理財產品的流動性更佳、收益率更高,且穩定性也比較高。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