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文化報

非虛構寫作:

​深入挖掘生活這座富礦

甘正氣

目前,非虛構寫作是比較有聲勢的,已成爲文壇的新氣象。

非虛構類作品不像小說、戲劇那樣需要豐富的想象力,不需要虛構人物、場景、情節,也不像詩歌、散文那樣抒情,但也不像論文和學術專著那樣,傳記、回憶錄和報告文學等都可以算是非虛構文學的重要形式。

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到非虛構寫作中來。因爲每個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都可以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家史、族史和所住的社區、鄉鎮、街道的歷史變遷,也可以寫自己的同事,寫自己工作的公司。不需要華麗的辭藻,也不用太注重修辭,不需要消化大量的專業文獻,細心地觀察、謙遜地傾聽、耐心地詢問、誠實地記錄,至少可以保存一人、一家、一地“原生態”的“活畫卷”,也是留給文學家、歷史學家、社會學家甚至經濟學家的重要素材。同時,在這種非虛構寫作中,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相對於虛構寫作而言,非虛構寫作永遠不怕沒有靈感,也不用擔心越到後來越沒有話寫,這是非虛構寫作的天然優勢。例如,現在網絡文學非常興盛,各種穿越小說、魔幻小說以及時評、影評、書評寫作非常火爆,但是質量良莠不齊,同質化嚴重。這與作者的想象力、知識儲備和修辭水平有關,如果寫作者能揚長避短,深入挖掘生活這座富礦,進行非虛構寫作,或許也能取得不錯的成就。

要搞好非虛構寫作,首先要拋棄那種覺得非虛構作品不需要虛構、屬於“沒有想象力的人才乾的玩意兒”的想法,不能認爲從事非虛構寫作就低人一等,如果能注重取捨,將修辭運用到恰到好處,也是可以寫出經典的。

當然,非虛構寫作不是記流水賬,真的要寫好也要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鍥而不捨的探尋精神,要能發現普通生活中的有趣、不尋常之處,也要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彙,能用筆勾勒最逼真的現實生活。

非虛構寫作要拋下很多顧慮,在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情況下,不要有太多爲尊者諱的心理,只要不杜撰、不誇張、不尖酸刻薄,就沒必要對真實事件做太多的剪裁,這樣作品纔有筋骨,才能“活”起來,否則就會死氣沉沉。爲保護隱私,有的作者或許會對地名和人名使用化名,但不能影響真實性,因爲非虛構寫作要敢於記錄真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