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衢州日報

楊冠 沈倩雯

在古希臘德爾菲神廟門楣上,鐫刻着這樣一個神諭——“人啊!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認爲“認識你自己是人的根本性問題”,那我該如何認識自己呢?直到“佩奇”的出生……

第一次做爸爸的我,因爲毫無經驗,在“佩奇”小朋友出生之前就在擔心:該怎麼帶娃?怎麼相處?然而,一路走來,我逐漸發現之前的擔憂都是徒勞的,越與孩子相處便對她越發喜愛,她愛玩愛笑,愛跑愛跳,語言散發着童趣,經常讓家人“忍俊不禁”。她的到來,讓我們一家人的世界變得無比璀璨。

打她出生起,就有很多關於我們父女倆“很像”“簡直一模一樣”的評價。隨着她的不斷成長,這種“很像”,逐漸從“外貌”擴展到“飲食愛好”再到“性格脾氣”。我也經常在腦海裏回想起自己的小時候,很多片段在“佩奇”身上神奇地再次上演。直至自己也經常發出感嘆:“真是跟我一模一樣!”

我欣喜於“佩奇”與我的神似,也經常思考,“佩奇”身上有哪些缺點是遺傳於我,我又該如何指引她。比如,“佩奇”和我一樣,“定力不足”,比較好動,做事缺乏足夠的耐心。爲此,我反思自己的成長經歷,發現自己身上很多原有的缺點是在大學階段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後,逐漸改變的。因此,日常我和“佩奇”媽媽分工合作。“佩奇”媽媽負責每天給“佩奇”講故事,陪她一起閱讀繪本,做簡單的手工等,培養她靜心閱讀的習慣,思考動手的能力。而作爲爸爸,我更喜歡利用週末,帶她一起進行短途旅遊,春天逛浮樑,品綠茶;夏天遊平潭,看大海;秋天賞蘭湖,坐火車;冬天登斷橋,同淋雪。在一次次的旅途中,我儘可能地找機會教“佩奇”一些生活中的常識,如公共場合學會安靜、景點排隊時學會遵守秩序以及禮貌的待人接物的態度等等。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父母自身的成長經歷,很多時候都會在孩子身上再次上演。堅持從認識自己的角度,每天爲孩子騰出點時間,在她的成長過程中,持續地投以關注的目光,一天天,一年年,把我們的愛化入每天的生活點滴中,引導她,鼓勵她。她的健康快樂和每一點進步,便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