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光報高層住宅往往佔據着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四周環繞着完善的基礎設施,無論是交通出行還是日常購物,都顯得尤爲便捷。

高層住宅的價格相較於低層住宅更具競爭力,而且其戶型設計往往更爲精緻。但高層住宅的容積率較高,多高於3層,更有甚者達到7層以上,相比之下,低層洋房的容積率則控制在0.8至1.2之間,顯得更爲宜人。高容積率意味着小區人口密度大,熙攘的人羣不僅帶來生活噪音,更隱藏着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

高層住宅的居住體驗亦不盡如人意。電梯的漫長等待、夏季用水高峯時的水壓不足等都讓居住在高層的人倍感不便。更令人擔憂的是,電梯老化後,出行將愈發艱難,安全隱患亦隨之增加。此外,高層住宅的維修成本亦不容小覷,機械設備老化與房屋質量問題使得居住成本逐年攀升。高空拋物問題,亦讓高層住戶苦不堪言。

公攤面積過大。高層住宅雖然單價看似誘人,但實則性價比極低。以33層的高層住宅爲例,公攤面積約佔27%,而低層住宅則控制在12%左右。這意味着,同樣是100平方米的建築面積,低層住宅的實際使用面積高達88平方米,而高層住宅則僅爲73平方米。儘管低層洋房價格高出15%至25%,但按實際使用面積計算,單價差

距便大幅縮小。

記者 陳春剛 整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