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安徽日報

■ 本報記者 班 慧

掃碼閱讀更多內容

誰說搬磚砌牆沒前途?阜陽小夥張冬陽就靠着一手砌築絕活,闖出了精彩的青春之路。

打灰、鋪灰、揉壓……近日,安徽建工技師學院砌築實訓室內,張冬陽頭戴防噪耳機,專注地盯着切割機,一塊塊磚經過精細切割,變得線條流暢、棱角分明。

2017年,初中畢業的張冬陽,本着學一門手藝好找工作的樸素想法,從老家臨泉來到安徽建工技師學院建築施工專業學習。2019年,學校組建砌築項目校內集訓隊,張冬陽報名參與訓練,從此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2020年,第一次參加全國技能大賽的張冬陽,就獲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但他並不滿足。經過對比賽過程梳理覆盤、總結經驗,加大訓練強度,在去年9月舉辦的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上,張冬陽一舉奪得銅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這是目前爲止,安徽代表團在砌築項目上取得的最好成績。張冬陽也憑藉着優秀的競賽成績,被母校聘爲實訓指導教師。

很多人都會好奇,技能大賽中,砌築項目比什麼?“與建築工地上的砌築不同,行業有‘允許誤差’存在,但是比賽中要求的是‘零誤差’,且作品具備藝術性、觀賞性。”指導教練陸壽勇說着,帶記者到實訓室門口,迎客松、古建築寺塔、中華門……數座學生砌築項目獲獎代表作品在院內陳列,方塊狀的磚頭在花式裁切和砌築下,拼合成各種圖案,呈現出一種線條勾勒的獨特美感。

陸壽勇介紹,在技能大賽砌築項目中,選手拿到圖紙後,要儘快在大腦中梳理出砌築思路,並在15個小時內將圖紙上的圖案按照一定比例,用磚頭復刻出來。砌築作品的平整度、水平、垂直、勾縫、圖案細部等,都是考覈點,不僅要求精確度,還要保持牆面平整美觀、光滑無孔洞。

“一塊磚大概4斤重,初期練習簡單的砌牆,一天要用1000塊磚,基本功練紮實以後,要將磚裁切成各種形狀,這時候每天要用500塊。”張冬陽告訴記者,從2019年開始訓練砌築項目,每天6小時至8小時,已經累計有10多萬塊磚的訓練量。

這樣枯燥的訓練,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心裏有一個目標,就不會覺得累。”張冬陽說着,攤開手掌,記者看到,由於長時間的訓練,他的雙手已經佈滿老繭,右手食指關節也變形錯位,與面前這張22歲的清秀面龐形成巨大反差。

“身體、心理素質好,動手能力強,有悟性能喫苦。”在陸壽勇看來,正是張冬陽身上的這些優點,讓他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站上世界大賽的舞臺。

現在,張冬陽作爲世界技能大賽的參賽備選選手,與正式參賽選手共同進行強化訓練。但他沒有絲毫懈怠,還是以一名正式參賽選手的標準要求自己。“由於世賽有年齡要求,很遺憾不能以選手的身份再次參加世賽選拔。但是,我會把所有的經驗傳授給我的學生,期待他們能完成我的夢想,有一天站在世賽的領獎臺上爲國爭光。”張冬陽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