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作者:張曼平 袁耀東 許春芳

《光明日報》( 2024年05月16日 08版)

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離不開教育的有力支撐,離不開教師充分發揮其作爲教育第一資源的作用。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爲指導,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教師評價改革,通過完善師德考覈機制、建立分類評價體系等措施,激發教師創造潛力,激勵教師潛心育人,大力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研究新理論 指引評價改革方向

學校積極探索教師評價改革新路徑,用新質生產力的理念引領教師評價改革的方向,強調創新、質量、效率等核心要素;通過教師評價改革,激勵教師參與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並將實踐成果作爲教師評價的重要依據。

學校將評價作爲指揮棒,以教育評價爲槓桿,堅持創新引領,驅動人才培養創新,通過教師評價改革促進教師隊伍建設,迴歸教育本真,構建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學校着力建立多元化的評價指標,注重對教師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強化發展性評價,關注教師的專業成長和職業發展;實施創新人才強校工程,建立人才跟蹤培養機制,大力支持具有突出創新潛力的青年人才,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持。

凝聚新定力 完善師德考覈機制

要立德樹人,教師須先修身立德。學校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領導和協同推進工作機制,形成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將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納入各部門年度工作計劃和目標考覈體系,制定《關於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方案》《師德師風專項督查方案》等文件,進一步規範教師行爲。

同時,學校堅持師德師風第一標準,出臺《教師師德師風考覈評價辦法》,把師德表現作爲教師資格評定、業績考覈、職稱評聘等工作的首要要求,嚴格執行“一票否決制”。此外,學校還開展了“文明教師”“優秀教師”“三育人”先進個人評選,及師德師風主題徵文和案例評選等活動,厚植師德涵養,築牢師德根基,引導教師用愛與責任教好書、育好人,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激活新潛力 建立分類評價體系

學校遵循“目標計劃—實施執行—檢查監督—反饋控制”的思路,引進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全過程、全方位、全員參與”的智能化、自動化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解決了傳統教育管理和評估體系效率低、誤差大等問題,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創新。

爲規範和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學校成立領導小組,出臺《系(部)教學管理工作考覈實施辦法》,開展教學管理工作優秀單位評選等活動,充分發揮系(部)在教學管理工作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取得良好成效。

在提高教學管理質量與效率的基礎上,學校堅持統籌兼顧,針對不同教師主體、不同類型專業特點,分類設計、穩步推進教師考覈評價體系改革,構建了以人才培養爲中心,包括品德、能力、業績等多個維度的分類評價體系;合理設置論文和科研成果要求,減少學歷、獎項等限制性條件;重視評價的科學性與適用性,評價內容和權重各有側重;建立健全以同行專家評議爲基礎的業內評價機制,綜合採用個人述職、講課答辯、考覈認定、同行評議、實踐操作、業績展示等多種評價方式,優化教師考覈評價形式,激發教師隊伍活力,爲學校高質量辦學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持。

引進新技術 激勵教師潛心育人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創新教育,需要具有創新思維的教師。學校着眼教師的長期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師培養培訓體系,根據教師入職年限和能力水平,實施教學基本功、教學技能全面發展、教學改革與創新能力等專題培訓,加大對學科專業帶頭人、骨幹教師、“雙師型”教師、思政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的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提升教師創新教育教學能力。除了參加“國培”“省培”外,學校每年組織教師到全國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學習,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與教育教學能力。

由於跨學科人才的培養能夠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豐富的人才資源,學校努力突破原有專業壁壘,加強專業知識體系融合,打造健康服務專業羣,形成了以康復治療類專業爲龍頭,護理類、藥學類、中醫藥類、健康管理與促進類爲特色的多個專業協同發展的專業格局。學校鼓勵教師開發跨學科交叉融合課程,爲學生選擇不同的專業方向提供更多可能性,讓學生融會貫通不同專業知識,培養綜合運用各類前沿技術的能力。

爲發揮新技術延展教育的深度和廣度的積極作用,學校建設智慧教學中心、虛擬仿真實訓室、數字化技能實訓室等實驗實訓場所,將智慧教學交互平臺、虛擬仿真技術、醫學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等新技術引入教學,帶領學生學習“人機共創”相關知識,培養學生運用全新知識、生產工具的能力。通過開展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和競賽,學校鼓勵教師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和虛擬仿真實訓室,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實現全方位成長。

學校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醫院、企業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提升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學校專門出臺《“雙師型”教師資格認定辦法》,將體現專業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的雙師素質要求納入教師考覈評價體系,要求教師每年至少1個月在醫院、企業或實訓基地進行實踐教學,並落實以5年爲週期的全員輪訓制度。

取得新成效 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

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校工程,近年來不斷創新舉措深化教師評價改革,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打造高水平教師隊伍。學校目前擁有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程思政教學優秀團隊等省級以上教學團隊10個,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專家、河南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等17人,河南省職業院校省級名師、骨幹教師、課程思政教學名師106人。

全面提升教學育人水平。學校教師獲得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技能“大比武”活動綜合素質特等獎、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課堂教學創新大賽一等獎等200餘項;學生技能競賽獲獎300餘項,其中在河南省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獲獎27項。學校獲2023年河南省教育綜合改革重點項目暨教育評價改革試點單位。

社會服務水平再上新臺階。學校搭建科普教育平臺,創新科普工作機制,建成了省級高技能人才培養示範基地、養老服務人才培養基地、示範性老年學院、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基地等社會培訓平臺8個;獲河南省科普基地、河南省中小學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等省市級社會實踐和科普教育基地6個;擁有河南省首席科普教育專家5人。學校開展“生命健康”“中醫藥文化”“護牙健齒”“艾滋病防治”等科普活動百餘次,普及生命健康、健康養生和中醫藥文化知識,累計受益人羣10餘萬人次,覆蓋大、中、小學和居民社區。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創新驅動,而創新驅動靠的是人才。學校將繼續深化教師評價改革,建立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衛生健康人才,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張曼平 袁耀東 許春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