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西安日报

王渊平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潏河文化。(学校供图)

本报讯(记者 程静)“潏河”你读对了吗?长安“八水”是哪“八水”?潏河发源地是哪里?……日前,长安区第十一小学一行学子“读行潏河畔”,探索家乡美。

潏河绕西安之南,是长安“八水”之一,也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之一,长安区第十一小学就位于潏水向西流向的起始段河畔。为增进学生对家乡的地理认知和文化传承,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该校利用这一地域文化优势,多学科融合,开发了“城南诗韵”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断探索其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现场,“小小讲解员”按图索骥,跟随老师的细致讲解,了解家乡文化。唐诗之旅组委会主任、长安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王渊平老师也在现场,为同学们详细讲解潏河文化。

长安的历史文化名人数不胜数:大学者张载、爱国使节苏武、诗人杜甫,楷书大家颜真卿……每位同学积极分享,和诗而歌,用吟唱的方式表达对美丽长安的热爱、对古诗文化的热爱。

精美的书签、漂亮的书写、精彩的诗行在风中摇曳,碧绿的水杉、潺潺的流水、空灵的鸟鸣在潏河畔相得益彰,如一轴美卷。瞧!有的同学格外用心,将“长”和“安”藏在了诗行里。

“您好!我是长安区第十一小学的学生……”小小宣讲员们礼貌地向游人介绍潏河文化、长安文化,并把印有十一小校徽和潏河文化的明信片赠送给游人,为家乡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校长王擎表示,触摸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深入了解潏河文化,将经典根植于心灵深处,将热爱化作成长的动力,学校将着力培养学子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幸福美好、“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