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勞動報

普通網民拍的短視頻讓人驚訝

專訪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評委會主席、《人生之路》導演閻建鋼

■勞動報記者 唐一泓

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中國導演閻建鋼將擔任電視白玉蘭獎評委會主席。這位曾拍出《人生之路》《秦始皇》《爲奴隸的母親》等劇集而受到觀衆喜愛的新任主席,對於今年的白玉蘭獎評選有哪些期待?他對中國影視市場又有哪些觀察和評價?勞動報記者專訪了閻建鋼。

部分視頻短劇

製作水平令人驚訝

在閻建鋼看來,2023年度電視平臺劇集播出的數量和質量都有顯著提高,儘管產量較前幾年有所減少,精品劇和爆劇卻接連出現。這些作品呈現出一個顯著特點,就是關注現實的作品比例更大,製作上也更爲精良。

閻建鋼閒暇時也觀看收藏一些短視頻作爲消遣放鬆。“甚至包括廣告、網購平臺,我都會經常看,時不時地就有一些東西能吸引到我。”他說,“有些短視頻的製作水平令我驚訝,相當專業,這足以說明我們這個行業的生產力蓬勃旺盛。”

如今短視頻和短劇的持續升溫,也讓閻建鋼感慨:“以前在現實中參與,你纔能有生活感受和社會感受。今天只需一部手機,你就可以融入世界,融入每一個你以前不可能涉及的羣體。”

“很多普通網民拍的短視頻,對於生活的發現和表達,讓我們受到很大的啓發。我會虛心地吸收一切新的知識,來提升和豐富自己今後的創作。”他說,對現實生活的敏感度,是考驗一個導演是否還具備創造力的標準。“我努力地這樣去做,希望將來不管自己年齡多大,再過10年我仍然能夠對社會有敏感度,對作品有創新力。”

文學改編劇集

並非簡單的“二次裝修”

去年,由閻建鋼導演的年代情感劇《人生之路》在央視一套播出後,獲得了觀衆的熱議與喜愛。這部作品部分取材於作家路遙的中篇小說《人生》。閻建鋼在採訪中透露,接下來自己將籌拍的電視劇改編自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這也是他“‘之’字系列三部曲”的其中之一。

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把嚴肅文學作品作爲影視劇創作的富礦。閻建鋼表示,自己是一名重度文學愛好者,在影視劇製作快節奏的當下,很少有機會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去打磨一部作品,而這些作家和他們的鉅作可以做到,自己也會不斷從中汲取靈感和養分。

“我們可以有三個月寫出30集劇本的編劇,但不可能出現三個月就寫出一部聞名世界的小說的作家。”閻建鋼說,“我偏愛改編文學作品,因爲它會給我提供一個紮實的文本基礎、合理的人物關係,包括作家對社會生活的認知,由此彌補了劇本創作的倉促帶來的膚淺和漏洞百出。”

“不過,改編文學作品不是簡單的二次裝修。不是說一個房子我住久了,每過10年我把它裝一次,但還是原來的架構,頂多換個顏色、多兩個架子。你要考慮進行這次裝修時,是給什麼樣的人住、他們的需求是什麼?你爲什麼要重新裝修?”

閻建鋼還強調,在改編經典的同時,更要做好“當代的表達”,無論是故事內容、人物定位、故事情感,都要用今天的眼光來審視。只有具備當代性,才能與今天的觀衆、今天的年輕人產生共鳴和交流。“這是作爲導演必須做的功課,也是屬於我們作品的創作屬性。”

去年電視白玉蘭獎的評選中,“雙黃蛋”的話題一度成爲焦點,那麼今年是否有可能再次誕生“雙黃蛋”?對此,閻建鋼的回答斬釘截鐵:“我個人認爲:一隻雞一次只能下一個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