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八大园区错位发展、各具特色

北港工业园:“工业上楼”蹚出了一条新路

近年来,洪山区围绕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主导产业,将园区作为企业和产业聚集的主战场。烽火创新谷九成企业聚焦信息与通讯技术产业、创意天地园区形成全品类文化创意产业链……洪山区八大特色园区连成一个产业联动、空间联结、功能贯穿的创新经济带。

一栋栋“摩天工厂”现代化十足:10层高的厂房里,低楼层是生产车间,高楼层用于研发和办公,所有生产流程实现垂直化布局。天辉医药产业园位于八大园区之一的北港工业园内,其先行探索的“工业上楼”转型升级路径已成全市改造样板。

“公司原来都是传统单层铺开的扁平式厂房,项目改造完成后,园区面积从1.7万平方米向上生长到了8万平方米,面积是原来的4倍多。”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副总经理唐小雄说。

■ “向天借地” 破解产业空间难题

北港工业园于2000年开工建设,坐落于洪山区南湖片区的核心区内,这个位于中心城区的省级工业园区开园后,不断吸引企业积极拿地。但受工业用地制约,产业发展空间日益紧缺、用地成本不断攀升,园区部分企业发展逐渐遇到瓶颈。

2017年,洪山经济开发区抢抓全市政策机遇,在全市中心城区里率先启动“零土地”技术改造工程:规划提升北港工业园的容积率,新增建筑面积约34.5万平方米。

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则是全市首个零土地技改项目。“‘零土地’技改意味着在不涉及新增用地前提下,建设高层垂直化厂房,引工业企业上楼。”洪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方华介绍,“此前,全市内还没有改造先例,我们帮助企业和市里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一步步‘蹚’出了一条新路。”

2021年,三栋崭新的10层厂房矗立园区,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一期项目竣工投产。2023年,二期项目建成,一栋24层高楼建筑拔地而起,在合理范围内,楼内任何一层都可作为生产厂房使用。

■ “摩天工厂”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

“工业上楼”后,园区的产业集聚特征明显。“天辉医用生物材料产业园原来容积率不到1.0,现在达到3.76,一、二期项目目前共引进80家企业,集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物流配送于一体,实现了产业链条全覆盖。”方华说,在天辉科技生物医疗产业链的集聚作用下,国药集团、通用医药等大型医药集团的区域性总部陆续进驻,楼上楼下的企业既是“邻居”,也是合作伙伴。

2023年,占地23.8亩的天辉生物医药产业园营业收入超20亿元,每亩税收超过百万元。占地面积不变,单位产值倍增——“摩天工厂”实现“向天要地”,为中心城区发展制造业打开了破题的思路。

今年,在北港工业园内,6个各具特色的“工业上楼”项目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

“过往,工业园区以亩产论英雄,在北港工业园区要以平方米论英雄,以每平方米的产出来衡量发展的质量,真正实现寸土生寸金。”洪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点评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

随着城市发展,中心城区的土地越来越紧俏,紧凑型的集约发展——“工业上楼”是必然趋势。随着容积率的提高,单位投资强度和产出密度都会随之提高。洪山区在武汉首试“工业上楼”,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