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非法催收、暴力催收,強調無論是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還是消費金融、小額貸款等新興非銀機構,都必須規範催收方式。

5月15日,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消息,該協會會同中國銀行業協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中國互聯網協會組織相關從業機構共同研製了《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後催收風控指引》(下稱《指引》)國家標準。目前,該標準已通過全國金融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審查。

《指引》指出,當聯繫人明確拒絕催收人員的請求或要求催收人員不得再聯繫的,催收人員不應再與其聯繫。催收人員只可向聯繫人詢問債務人聯繫方式和(或)請其代爲轉告債務人與金融機構聯繫,不應透露債務人的逾期欠款金額、欠款時間等欠款信息。

爲避免無休止的催收,對債務人或聯繫人造成騷擾,《指引》對催收時間也進行了規範,“對於通過發送短信、語音、5G消息等方式開展催收作業的,應符合電信行業相關規範。雙方已事先約定催收時間的,催收作業從其約定。雙方未約定催收時間的,催收作業不應在每日22:00至次日8:00催收。”

據紅星新聞報道,銀行催收逾期客戶的常見手段就是短信“轟炸”,或是電話“呼死你”,有的則將這塊業務外包,通過第三方公司來催收。當催收方判定暫時聯繫不到逾期客戶時,有的就會直接聯繫他身邊的親朋好友甚至單位同事,對後者也帶來了騷擾。

《瞭望》新聞週刊近日報道稱,一位消費者表示,某互聯網銀行的催收人員連續多次撥打電話,在短促響鈴後隨即掛斷。最近一次25秒時間內未完成接聽,就被判定爲“失聯”。另一位消費者也表示,其貸款逾期後已協商平臺公司就還款延期達成一致,但延期期間仍然遭受電話催收。

值得注意的是,一度號稱“國內最大”催收公司的湖南永雄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湖南永雄”)正式轉業。

公開信息顯示,近日,湖南永雄更名爲湖南永雄裕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範圍變更爲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雲計算裝備技術服務;軟件外包服務;科技中介服務;計算機系統服務;教育諮詢服務等。

由此,湖南永雄業務已不再包含“受銀行委託對信貸逾期戶及信用卡透支戶進行函件通知、電話呼叫”等服務。

今年4月4日,湖南永雄在官方微信公衆號發佈“告全體員工書”表示,集團決定從當日起停業。

湖南永雄曾計劃赴美上市。2019年10月,湖南永雄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了上市申請文件,計劃發行928.2萬股美國存托股票,每股7.75美元至9.75美元。但在2019年11月,湖南永雄改變上市計劃,撤回上市申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