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出臺“海歸十條”

江南科技城打造人才“新歸谷”

文/鄭麗華 陳潔

日前,江南科技城《支持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新鮮出爐(以下簡稱江南科技城“海歸十條”),聚焦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產業項目全生命週期發展,圍繞項目落地資助、人才引育激勵、項目引薦激勵、企業外資激勵、優化融資環境、子女入學保障、國際交流激勵、企業營收激勵、營造創新氛圍和構建服務體系十個方面,助力海歸小鎮高端人才、數字醫藥產業及創新要素集聚。

比如“雙招雙引”方面,鼓勵海歸小鎮內的企業引育市級及以上領軍人才,根據引育人才等級按比例給予企業房租資助,每家企業每年最高200萬元;根據招引落地項目的產業類別及投資規模,給予最高200萬元的項目引薦激勵。

2022年9月,歐美同學會海歸小鎮(杭州·數字醫藥)正式揭牌,成爲全國首批、浙江首個海歸小鎮,其聚焦數字醫藥前沿領域,打造“海歸人才首選地、數字醫藥新高地、產城融合示範地”。

區別傳統產業園區在發展過程中逐步完善服務能力的做法,海歸小鎮自規劃之初就以吸引高端科技人才爲核心,以“城-人-產”的發展邏輯,構建“科創社區+產業生態”的創新模式,打造國際科創社區。

以“國際科創社區”作爲差異化定位,海歸小鎮已引入惠靈頓杭州校區、光環夢中心、前灣友時光、前灣國際社區等,爲年輕科創者們營造了一座活力之城。小鎮一位青年科創人員談到:“海歸小鎮到處都是促進年輕人討論的場所,這一點非常像國外的高校產學研結合的文化,大家可以隨時隨地坐下來聊天、談項目,氛圍非常好。”

僅僅一年多,小鎮已基本實現在合成生物學、基因和細胞治療、醫療器械等重點發展和應用方向的數字醫藥產業集聚,引育數字醫藥核心企業106家,培育準獨角獸企業6家,省級以上科技企業57家,雛鷹企業11家,產業集聚度達70%。

截至目前,海歸小鎮已啓用錢灣智谷、錢灣生物港、新道藍谷等園區,空間面積從揭牌前的4萬平方米增至100萬平方米,空間擴容25倍;放眼未來3年,還將新增100萬平方米,達到200萬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核心區的“海歸小鎮·青創中心”規劃近日浮出水面,主打“24·H”概念的家文化。江南科技城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圍繞創新創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政府需要提供哪些要素,以及營造怎樣的氛圍?在這個大命題下,青創中心是一次嘗試,爲海歸科學家及青年企業家提供24小時創業服務場景,即全天候、全時區、全生命週期,不斷地激發新質生產力所需要的各種要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