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近日,人民銀行對多起拒收人民幣現金的典型案例進行公示。其中,全國多地政務服務中心都有拒收現金的現象。

隨着移動互聯網應用迅猛發展,看病就醫、網絡購物、水電繳費、銀行理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往往靠一部智能手機就能搞定。而部分老年人卻離數字生活很遠,拒收現金讓很多老年人“很受傷”。

有調查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羣當中使用電子支付的僅有51%,這意味着,尚有近一半老年人不會使用電子支付手段。幾年前,有媒體曾曝光一起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的咄咄怪事,當時工作人員讓老人“二選一”:聯繫親戚,或手機支付。網傳視頻中,老人遲緩挪動的身影、困窘茫然的眼神,深深刺痛了公衆眼球。

人民幣是國家法定流通貨幣,誰都無權拒收。2021年初,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發佈的《關於稅費徵收過程中人民幣現金收付有關事項的通知》中,就明確要求線下辦稅繳費服務場所應設置人工現金收付通道,提供收取現金、找零服務。可現實中,不收現金的機構和商家越來越多。

科技是一種能力,向善是一種選擇。政務服務科技升級的初衷是便利民衆辦事,更好地爲人民服務。大力推進新的支付方式沒毛病,但一刀切拒絕現金支付,不僅涉嫌違法,更缺失了人文關懷。如果政務大廳拒收現金,無疑會給老年人帶來辦事的不便和困擾,不僅違背了支付適老化的原則,也違背了爲民服務的宗旨。

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服務不能目中無“老”。政務大廳作爲服務羣衆的重要場所,應當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支付習慣和需求,提供現金收付通道,哪怕可能比較繁瑣,也不能爲了一己之便而爲難老人。

在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背景下,進行網絡適老化改造,幫助老年人融入數字生活,是一個需要解決的時代課題。國家層面已經開展一些積極探索,但要做到網絡適老化改造成功,非朝夕之功,需要考慮周全。不少老年人因爲身體機能衰退、家庭支持缺乏、社會認同偏差等原因,依然遭遇“數字排斥”,如何讓他們與數字時代同行,在數字時代安享便利,需要全社會的關心和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