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本報記者 張天培

走進四川成都市公安局武侯區分局漿洗街派出所,一面牆上掛滿了轄區藏族羣衆送來的哈達。

漿洗街是成都最大的藏族羣衆聚居地。如何高質量地服務藏族羣衆?漿洗街派出所增強服務意識,積極創新工作方法。

“瞭解藏族羣衆、融入藏族羣衆,首先要過語言關、溝通關。”漿洗街派出所所長熊建介紹,每天早會之後,所裏專門安排15分鐘時間學習藏語。康珠是所裏的雙語幹部,現在多了一個“老師”身份,她說:“語言上的學習、文化上的認知,能幫助我們和藏族羣衆打成一片。有時候,去藏族羣衆家中走訪,幾句藏語問候,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藍天白雲之下,穿過一條窄窄的小巷,一棟棟居民樓掩映在綠樹花草中。“郭警官辛苦啦,這裏現在好得很!”家住武侯區洗面橋橫街22號院的藏族居民山德,遠遠看到民警郭學彬,立馬迎上去,豎起大拇指。

22號院裏有很多藏族羣衆居住,老年人多,以前社區環境差,通道常常被雜物堵住。一次,郭學彬和康珠去小院走訪,交談中瞭解這一情況後,馬上聯繫社區工作人員清雜物、疏通道、種綠植。如今,在這個小小的院子裏,無花果樹飄散着草木香氣,居民們茶餘飯後聚坐在院子裏拉家常,氛圍溫馨。

同樣住在洗面橋橫街的擁措,性格內向,漢語說得也不太流利,和轄區幹部交流少。幾年前,擁措的女兒到了上學的年紀,因爲沒辦居住證,需要回老家上學,一家人面臨分隔兩地的境地。

一次偶然的機會,民警羅恩祥到擁措家中走訪,瞭解到這一情況。“手續辦起來很簡單,準備好材料,幾分鐘就能搞定。”羅恩祥馬上幫着聯繫學校、辦理證件。現在,擁措的女兒已經在成都讀小學六年級。擁措經營的小店每年也有不少收入,她們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今年的藏曆新年,擁措還拉着羅恩祥一起喫“古突”(藏族傳統的年夜飯)。

一句句藏語問候、一次次排憂解難,讓派出所裏的哈達越來越多,派出所民警和藏族羣衆越來越親。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6日 19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