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襄陽日報

賈海玲

教學是師生雙方共同的活動,教學過程不僅是信息轉化的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作爲一名常年帶畢業班的地理教師,我探索了一套靈活的教學方法與備考方法。

讓“成功”走近每個學生,爲學生樹立起學好地理學科的信心,告訴學生地理學習上的“成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並不是每次考試都得滿分纔算“成功”,比如能夠圓滿地回答老師的一次提問,能正確地解出一道習題就是“成功”。

做好教學廣度、深度的最佳匹配。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有的放矢地安排教學計劃。我堅持採用“宜淺不宜深、宜精不宜多、宜慢不宜快”的原則來安排教學計劃,同時,在教法上抓住每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精講多練,儘可能做到每節課的疑難問題當堂解決。對學有餘力的學生,則在自願報名的基礎上,組織他們參加課外地理興趣小組的活動。

優化評價機制,強化學習動機。評價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可相互評價學習態度、學習情景等;教師可評價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學生也可以評價教師的教法、教態;師生也可以共同評價教學過程。在評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點滴成績要給予積極的肯定和表揚,對學生的失誤要及時分析糾正,對學生的不足要善於啓發引導。教師對本身的錯誤要敢於承認並積極糾正。

採用多種引導方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教師可採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愛心引導。教師要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二是榜樣引導。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心中的榜樣,一是在教學中適度介紹國內外著名的地理學家,引導學生向他們學習;二是引導學生向班級中勤奮努力的同學學習,充分發揮榜樣效應。三是目標引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確立近期和遠期的奮鬥目標,並採取鼓勵的方式,督促學生刻苦學習,努力攻克學習上的難關,實現奮鬥目標。

(作者單位:襄州區第七中學)

相關文章